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仅靠鸿蒙救不了华为手机

时间:2023-03-13 23:08:42 科技观察

2019年5月,面对海外禁令,华为郑重宣布自研操作系统“鸿蒙”已经在路上。  然而,三个月后,鸿蒙1.0的发布会上,没有文档,没有API,更没有代码示例……一份本该给开发者的源代码,变成了一堆给媒体的PPT记者。  经过一年多的质疑,在今年9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鸿蒙2.0终于揭开了庐山真面目。不仅带来了代码,还展示了一些在九阳、美的等家电上的应用。甚至,华为计划未来在1亿台华为设备和1亿台第三方设备上安装鸿蒙系统。  这个方案很好。一旦数据计算出来,就能在手机上与iOS和Android瓜分天下。但现实有点冷。  短期内,华为芯片断供,轮值董事长郭平也表示,手机芯片“还在寻找解决方案”,鸿蒙的救命恩人几近无望;长期来看,技术不成熟,软硬件生态欠缺,鸿蒙在手机上追赶安卓的机会渺茫。  一句话,鸿蒙救不了华为手机。  那么,官宣快两年的鸿蒙,谁来用呢?  01。鸿蒙能否拯救华为手机?  鸿蒙2.0正式发布,人们最关心的是:鸿蒙能否拯救华为手机?  答案很明确。仅靠一个原始的想法是难以改变全局的。  鸿蒙1.0官宣的背景是华为刚刚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谷歌宣布暂停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往来,GMS与华为断交。此时,华为还有可用的芯片。GMS的亏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外市场的销量,但在国内市场保持了一年的增长。  当时华为的应对思路也很简单:2019年华为手机出货2.4亿部,2020年上半年出货1.05亿部。手机方面,鸿蒙模仿iOS,自建一套生态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在2.0官宣前夕,美国的制裁进一步升级。不仅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不能为华为代工麒麟芯片,就连高通和联发科也不能向华为出售芯片。Mate40可能成为最后一款搭载麒麟芯片的华为旗舰机。  《每日经济新闻》直接透露,目前华为海思的芯片库存只能用到2021年初,明年手机出货量大幅调整为5000万到7000万台。这货是什么概念?和华为2013年和2014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大致持平,基本上回到十年前。  因此,华为手机卡在芯片上,而不是系统上;而如果禁令持续下去,华为的高端手机产量将继续减少。鸿蒙系统救不了华为手机。  那么,华为的手机业务能帮到鸿蒙吗?比如依托股市。不幸的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操作系统需要的是一个“增量、流量”的市场。  操作系统不能孤立存在,需要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共建。开发者只有看到足够多的增量市场,才会有参与其中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一般的系统和软件升级都与硬件性能的提升同步:PC时代,一代英特尔,一代Windows榨干了电脑性能的最后一滴;手机时代,一代苹果,一代iOS,旧的iOS似乎总是在莫名其妙地发生着变化。  硬件落后,软件无法驱动;软件落后,硬件的性能就发挥不出来。华为性能落后的存量手机自然无法培育出与时俱进的鸿蒙生态。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华为自己扛不住,那么OVM的三大友商呢?他们会来救援吗?  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了。一个开放的系统生态需要一个不必亲自终结的系统领导者。  02.手机系统应该做什么?  系统生态建设有两种,一种是苹果的垂直模式,一家人搞定。另一个是开放给第三方一起做,比如谷歌的Android。  走垂直模式,不仅需要软硬件兼顾,更需要用户对产品本身有信仰般的信赖。这就是苹果iOS成功而三星Tizen失败的原因。  第三方模式需要一个能收人心的领导者。他不仅不能最后做硬件和生态公司去争生意,还要保证他们都盈利,这样生态才能做大。这从当年WindowsPhone的失败就可以看出。  当时,WindowsPhone一推出,微软就明目张胆地靠边站。虽然三星、LG、HTC、华为和中兴、阿尔卡特、富士通也亲自支持WP。不过WP不仅高调宣布与诺基亚结盟,还像情书一样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微软和诺基亚共同制定产品开发路线,甚至将系统中的地图交给诺基亚的发展。  这种打情骂俏自然惹恼了其他参与WP的厂商。当时,华为国际媒体事务总监JoeKelly在接受《西雅图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厂商从WP设备上赚钱。anymoney”。言外之意是我之前没赚到钱,现在没人理了,所以我退出了。  更惨的是,WP刚刚取得成绩,微软就在2014年初收购了诺基亚,并且还在骂亚马逊的WidowsPhone物美价廉。  用力过猛的结果就是直接把当时不满的三星、华为、HTC直接从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而第三方厂商纷纷退出WP生态:华为最后一款WP手机发布于2013年年中,三星在2014年初结束了最后一款WP机型,就连与微软关系最好的HTC,2014年4月匆匆出一款手机就退出了。  而当微软在2015年发布移动版的Windows10这个被微软视为救世主的新系统时,整个WP生态除了微软自己之外一片空白。  不同于微软谁想用操作系统要达到软硬件兼顾的效果,谷歌做手机的初衷只是起到一个“打样”的作用——为Android系统服务。  也正是因为如此,谷歌虽然早在2011年就收购了另一大功能机霸主摩托罗拉,但只是在象征性推出一款Xphone之后才止步。  谷歌自研手机,早年的Nexus系列,都是谷歌以合作的方式出货,为生态中的硬件公司起到了打样的作用。后续的Pixel系列,虽然是谷歌自研,但本质上还是原生Android的原型。  主要作为开发测试平台使用,核心用户依然不在C端。Google的态度也是一样,我只是玩玩而已,别当真。也正是因为如此,2019年Pixel系列尽管销量增长了52%,依然只卖出了720万台,根本无人问津。  这些举措激发了Android生态系统的信心和积极性,共同为Android创造了60%到70%的市场份额。  在构建WP和Android系统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如果要构建手机系统,就不要和手机厂商争肉。毕竟,一个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球员,是一个不受其他对手欢迎的球员。  而如果华为鸿蒙要用在手机上,就恰好陷入了这种尴尬的境地。  华为和OVM是直接竞争对手。这几年,“我增的就是你失去的,我得到的就是你失去的”。商业社会自然是由商业规则驱动的。  03.你想成为物联网的粉丝吗?  既然鸿蒙的对手不是安卓,那么鸿蒙是为谁打造的呢?答案是物联网。根据GSMA数据,2010-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2019年,设备连接数达到120亿。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达到246亿。  物联网的特点是功能相对单一,场景相对特定,种类繁多。所以,物联网需要的不是一个核心功能非常强大的系统,而是一个能够轻松跨场景、碎片化各种场景打通的系统。  这种需求变化带来的新蓝海,无疑给了华为变道超车的机会。鸿蒙也有机会成为基于物联网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其实,华为并不是第一次研发IoT操作系统。早在2015年的华为网络大会上,华为就推出了名为LiteOS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目前已在手环、门锁、相机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在技术架构上,LiteOS也是鸿蒙OS的前身。鸿蒙此次开源的核心代码也主要由LiteOS构成。  另外,从鸿蒙相应的技术指标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今年针对智慧屏、手表、汽车等传统物联网终端,将针对明年10月前内存低于4GB的终端。4G内存方面,显然与目前256G内存的手机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的一年里,鸿蒙还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现实情况是,鸿蒙2.0正式登场后,华为手机并没有率先搭载,美的、九阳等家电率先推出了鸿蒙。  更何况在AIoT领域,不存在像华为手机那样的瓶颈问题。根据华为开发者大会公布的数据,华为在AloT生态领域的资本还是不少的,小兄弟也不少:  1)与800家合作伙伴共建HiLink智能硬件生态,创a超过3000款产品,拥有5000万+智能硬件用户,累计出货量超过2.2亿;  2)与智能硬件配套使用的华为智慧生活APP装机量4亿,激活用户数5000万,智慧生活APP日请求量10.8亿;  3)华为HiCar已与超过150辆汽车合作,2021年计划预装超过500万台。  除了华为自己在智能手表、智慧屏、VR、体脂秤等方面的布局等领域,鸿蒙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大大领先于对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华为不能自己做豆浆机、空调、抽油烟机,不和客户抢生意。  04.不下场,就有机会  对于华为来说,做鸿蒙最好的答案或许不是追求眼前的胜利,而是不打牌坐等机会。  在手机领域,鸿蒙已经没落了。不过在物联网领域,技术难度并不大。虽然行业爆发还需要时间,但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回顾企业复出的历史,你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在领头羊的地盘上苦战,而是默默积累技术,拯救火灾,度过寒冷的冬天;当新的技术路线出现时,团结群众,共同推翻旧技术路线??上的既得利益者。  ASML的湿雕打败了日本的干雕,谷歌的安卓打败了诺基亚的塞班。  鸿蒙是给谁用的?这不是一个匆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