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丽娜新闻5月13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称:“习主席和我正在共同努力,让中兴通讯尽快康复。
中国很多人因为中兴通讯事件失去了工作,美国也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已指示商务部妥善解决此事。
”特朗普的推文意味着中兴通讯正式走出困境。
今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信零部件。
这项禁令将持续长达七年,直到今年3月13日为止。
该禁令一出,业界一片哗然。
中兴通讯的产品和设备中含有大量美国生产的半导体芯片,其中许多芯片远非国产。
“禁售令”直击我国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暴露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痛点。
国产芯片化学替代的进程备受关注。
当我国科技产业面临巨大冲击时,掀起了一波聚焦“缺芯”软肋的舆论狂潮。
与此同时,中美双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多方谈判和斡旋。
经过27天的动荡,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频繁在推特(类似微博)上发表对国家和国际事务的看法和决定,被不少网友调侃为“推特治国”。
例如,今年3月,特朗普在发布任何官方文件之前就在推特上宣布解雇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事件 1、事件回顾:27日跌宕起伏。
接下来我们就从头到尾回顾一下27日的这起跌宕起伏。
2020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指责中兴通讯未能及时扣除奖金并向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发出纪律信函。
针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启动拒绝令的决定,是基于3月20日提交给美国政府的两封信函中存在虚假陈述。
4月20日,中兴通讯就美国政府启动拒绝令发表声明。
美国商务部表示,BIS无视中兴通讯近两年来在遵守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努力、巨大投入和巨大进步;它忽略了上述两封信中的陈述。
公司自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主动报告;尽管该公司立即处理了可能存在疏忽的责任人,迅速纠正问题,并聘请美国权威律师事务所进行独立调查。
在相关调查结束前,BIS执意对公司实施最严厉制裁,这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也是无法接受的。
4月22日,中兴通讯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吸取以往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教训,成立了由总裁直接领导的合规管理委员会;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资深出口管制合规专家团队;建立并优化中兴通讯出口管制合规管理架构、制度和流程;引入并实施 SAP 贸易合规控制工具 (GTS);配合独立合规监察员开展的各项监管工作;并继续投资出口管制合规工作。
4月23日,一张自称是中兴内部员工心声的截图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针对目前的各种批评,该员工表示,事实并不完全是他在新闻中看到的那样。
中兴通讯因违规被罚款。
此后,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合规小组。
该公司对美国完全透明,所有电子邮件和服务器都是公开的。
,FBI 常驻该公司。
此次没有发现明显违规情况,属于正常的合规流程检查。
5月3日至4日,中美高层就经贸问题进行了全天候磋商,就扩大美国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在一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需要继续努力取得更多进展。
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5月5日,中兴通讯发布了一封名为“《坚定信心力争更短时间解决问题》”的内部员工信。
中兴通讯表示,已正式向BIS提交暂停执行拒绝令的申请,并按照BIS指南提交补充材料。
公司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并将利用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月8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年度股东大会延期,将于6月30日前召开。
5月9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由于2018年4月20日发布的公告中提到BIS已发布指令启动拒绝令后,中兴通讯的主要业务活动因拒绝令的影响而无法继续进行。
目前,中兴通讯拥有充足的现金,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恪守商业信用。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推动美国政府调整或取消拒绝令。
5月10日,在美国颁布禁令,阻止中兴通讯为澳洲电信生产产品后,澳大利亚国企、澳大利亚最大电信公司Telstra表示,将停止销售该公司品牌的中兴手机和移动宽带设备。
。
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称:“习主席和我正在共同努力,为中兴通讯提供快速恢复业务的途径。
(因中兴事件)中国多人失业,美国商务部已接到指示妥善解决此事。
”其次,“缺芯”已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中兴不是一家企业。
例外。
虽然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部分细分领域已跻身全球领先企业之列,但对于MPU、FPGA/EPLD、DSP、DRAM、NAND Flash等核心芯片领域,国产芯片的份额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是一样。
非常低。
▲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比。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需求达1.40万亿元,但国内自给率仅为38.7%; 2017年,集成电路进口额已突破1亿美元,已取代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2018年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再创新高,达到1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对半导体产业的国内替代进程主要产生三个影响:通过并购缩短国外技术差距的概率会越来越小,阻碍中国企业快速获取一流通过并购获得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
、研发、管理等经验;关键设备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成本和难度可能增加;全球产业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芯片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从芯片产业来看,可以分为设计和制造两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中国的设计水平还不错,但最大的短板是制造。
过去我们在芯片制造上投入不够。
要赶上发达国家,可能需要10年左右、至少数千亿元的持续投入。
▲晶圆厂投资分布(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前期投资) 据方正证券初步测算,国内芯片市场每年规模在1亿元以上。
考虑到近五年来股票市场的更替,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亿元以上。
替换空间巨大。
凭借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行业的战略意义,本土半导体虽然短期会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仍将向好。
常春藤资本付雷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企业研发生产的芯片增速将保持非常高的增速,每年至少30%。
▲国内芯片市场空间敏感性分析(芯片进口替代市场视角)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迁移。
在国家政策资金的重点支持下,大陆半导体产业已积累技术并提前布局,以晶圆代工为核心。
突破点,具备抓住潜在需求替代机会的能力,成为半导体产业第三迁移地。
结论:中兴事件的启示——自给自足、自主可控。
中兴事件无疑给我国敲响了警钟。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指出的:过去我们在芯片制造领域投入不够。
赶上发达国家可能需要10年时间。
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持续投资至少数千亿元。
半导体/芯片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一个回报慢、产业链长、资金、技术、专利壁垒高的行业。
中国的现有优势在于政策红利、巨大的内需以及基于信息革命的第三产业。
转移波。
因此,我们必须从现有产业生态的雏形中孵化出巨头,逐步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自给自足、自主可控,以免让下一次中兴事件卡在喉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