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实施一年多,最终方案却在8月17日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该计划的最终文本似乎令三大电信运营商失望。虽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目标,但方案并未提及扶持资金数额,扶持目标仅限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宽带建设。.“从运营商自身的收入来源来看,千亿建设成本的投入是难以满足的。如果国家宽带战略没有资金保障,最后是打折扣,还是成为只是一个统计的?这只是一个概念?中国移动[-0.92%]研究院研究员陈志刚问道。其实,资金只是问题之一。对于宽带中国实施中的很多问题,规划中只是简单的表述,更多的是具体的下层设计方案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宽带市场,宽带市场争论了十几年,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没有妥善解决,没有财政投入的“宽带中国”这次敲定的战略目标与去年讨论的草案没有太大区别,重点仍然是网速,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入楼、农村宽带进村,固定宽带入户普及率达到50%,行政别墅全球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下同)比例达到95%,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已达到100Mbps。此前,据电信业内人士普遍预计,要实现这一目标,三大电信运营商各自至少需要投入250??0亿至2800亿元的设施建设。如果算上广电宽带投资,所需资金将近万亿元。吴鹤权,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宽带中国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在起草过程中,吴鹤权已向外界明确表示,该规划推动宽带发展主要靠政策而非财政投入。最终方案确实如吴鹤权介绍的那样,并没有提及对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任何资金支持。但对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建设属于公共服务性质,《方案》提出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形成支持农村宽带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及中西部地区。比如,充分利用中央各项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有关资金投入宽带网络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农村、老龄、青年、农村宽带网络建设。边疆和贫困地区。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宽带建设项目贷款给予贴息。“这和我想的还差得很远。”吴鹤权回应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农村和中西部的宽带建设,希望设立宽带普遍服务基金来支持,但目前只能利用已有的专项,未来还需要加大力度”吴鹤权指出,宽带普遍服务基金是推动中国宽带战略建设最有效的方式,据他介绍,宽带普遍服务基金的设立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普遍,主要是由政府、运营商和利益相关方共同投入,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根据我国国情,宽带普遍服务基金给予运营商的补贴比例不应低于其1/3。建设成本。”吴和权说。不过,陈志刚并不看好普遍服务基金。“这个普遍服务基金的落地存在巨大障碍,比如基金发起人之间的市场分化。谁应该负责这些地区和市场的普遍服务?此外,普遍服务基金的合适规模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说,普遍服务基金要么来自财政支出,要么来自税收。但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家很难规定对某种特殊产品或服务增加一定的税费。例如,在电信资费中增加一部分税收作为普遍服务的资金来源,可能会与政府降低资费的绩效发生冲突,而且很容易转嫁给消费者。”陈志刚说。有专家曾透露,专家组最初提出了几套方案。一是中央财政直接拨付专项资金,对运营商给予一定补贴;部分利润将返还给运营商,用于补贴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普及项目的成本。上述两个方案得到大多数专家的支持,但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明确反对。反对意见认为,宽带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运营商,他们不希望中央政府给予过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此外,国资委也不希望电信运营商专营利润上缴。对于这些说法,吴鹤权表示不清楚,但他表示,宽带战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财政部看来,电信行业作为高利润的垄断行业,从整个行业受益的角度来看,似乎并不缺钱,因为三大运营商的公益利润超过1000亿;而从国资委的角度来看,三大运营商的资金都是各自公司的,怎么能一起使用呢?所以我们看不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的办法。中国宽带建设。”陈志刚总结道。三大运营商的机会对于《宽带中国》提出的20Mbps(20M/s)提速目标,建设光纤网络是最可行的选择,该计划也对FTTH(光纤到户)目标明确-家)。2015年用户规模将达到7000万。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均计划新增光纤到户2500万户、1000万户和180万户。此外,三大电信运营商预计投资3700亿元新增光纤入户,光纤招标规模将达到9400万公里。对于运营商来说,FTTH的成本是不小的负担。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就FTTH而言,每户设备(不含光猫,即光猫)和光缆的成本为1240元。2009年以来的三年间,仅北京市就投入超过80亿元用于铺设光纤网络,但到2012年初,仅成功开发数万户,户均成本下降传播到数以万计。“这只是前几年大规模网络部署前的成本,跟以前的各种电信技术类似,只要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成本很快就会降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丽说。中国电信科委主任魏乐平曾介绍,截至2012年8月,中国电信FTTH覆盖用户达到6379万户,但实际使用FTTH的用户只有1000万左右,实际装机率低于15%.但只要安装率高于20%,运营商就可以开始收回成本。阚凯利认为,FTTH成本已经可以大规模推广。“基本上,五六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运营商本身也不傻。一方面,这是一个大规模扩大用户的机会,另一方面,网速的大幅提升,是视频等信息消费的巨大机遇,发展的机遇当然不代表政府要求提速,运营商就会不计成本去做。不过,FTTH的推广对于以户用宽带为主的专线宽带业务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个层次:一级市场是骨干网宽带批发市场;二级市场是宽带批发市场,宽带提供商向骨干网运营商批发带宽;三级市场是宽带零售市场,宽带提供商在各级向用户销售宽带业务,三级市场即接入网市场直接面向用户,涉及的民营企业相当多,以北京为例,长城宽带、时代对讲、方正宽带等.都占据了很多市场,但“光进铜退”无疑占据了他们原有的空间e.北京观韬中科总经理曹永忠认为,面对“光进铜退”的挑战,专线宽带也应将原有的双绞线换成光纤,增加建设成本高,经济实力不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很可能意味着被市场排挤。据曹永忠介绍,三四年前,位于丰台区的馆陶利润率可以达到40%-50%,但现在只能维持在10%左右。他估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估计会持续到明年,垫底的民营宽带服务公司就有几十家。“现在一些只有几万户、只有1000多实际用户的小公司在向外人出售带宽。”曹永忠说。社区的垄断很难打破。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曾女士,一年前搬进了梨园地铁站附近的小区,但搬家后发现,之前用的联通宽带无法搬到新家,因为社区不允许中国联通进入,但必须选择铁通。类似的情况在很多新的房地产项目中尤为突出。用户往往只能选择一家运营商,因为社区物业与运营商签订了独家协议。甚至有很多社区开发商和物业选择了自己运营宽带服务。广州合生创展旗下多个物业使用的宽带是其关联公司广东盈信旗下的“E家宽带”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广东盈信已成为广州仅次于中国电信的第二大宽带运营商。然而,“E家宽带”却一直叫苦不迭。以珠江帝景、怡景翠园等楼盘为例,如果小区用户对“E家宽带”不满意,就不能修改其他运营商的宽带,甚至中国电信也被排除在外。在业内,人们把这种问题称为“最后一公里垄断”,也称为“客户驻地网络”问题。驻地网络是指从用户常驻服务集中点到用户终端的传输线路及其他相关设施。通信行业常用“最后一公里”来指代从通信服务商机房交换机到用户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连接。王崇禄介绍,驻地网的建设其实应该是开发商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开发商和物业可以垄断驻地网的运营。“在实践中,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发商根本不管,把建设责任推给电信运营商。由于近年来电信利润大幅下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无意建设居民网络,导致光纤改造进度一度停滞;另一种情况是小区开发商或物业管理部门经常与某运营商签订独家协议,使小区业主无不向运营商提供服务,甚至默许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违规承接驻地网建设运营,阻碍合规运营商平等接入,造成“三无”驻地网未经设计、验收,到处维护。驻地网络质量低,承载能力不足,维护缺乏ance服务。”但在曹永忠看来,三大运营商也在追求独家垄断,“如果小区的中心机房是开发商建的,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如果三大运营商之一投资,很可能形成绝对的资源垄断。我们比不上他们的条件。”曹操永忠说,“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宽带线路谁来建设,才是问题的关键。”《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息产业部、建设部2007年发布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项目管理人不得接入和使用住宅小区、商住楼的通信管线等通信设施,不得擅自接入和使用通信管道等通信设施,不得擅自接入、使用通信管道等通信设施,不得擅自接入、使用通信管道等通信设施。”与电信运营商签订垄断协议,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他电信运营商的接入和使用,不得限制用户自由选择电信服务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成了一纸空文。”产权问题是关键。小区通讯设施的投资方为开发商。根据原建设部规定,通信设施作为附属设施的产权属于消费者;但如果开发商是通信运营商,按照原信息产业部“谁投资,谁建设,谁拥有”的规定,产权属于运营商,电信运营商自然不会开放他们花费的驻地网络为方便竞争对手大量投入建设。”王崇禄说,“除了工信部的系统,驻地网的监管还涉及到住建等一大批部门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土地规划、房屋管理、质检,权力分散,难以有效协调。”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去年两会期间介绍说,原信息产业部、建设部联合发文,规定在新建建筑中,NGs和公共设施,宽带网络要像煤气、电、水一样,做到家家户户。还有最后一公里收费站由谁来建设的问题。当然,各方都在抢着建收费站。谁建收费站,谁就能得到实际利益,还能有效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事实上,近两年来,各地都在想办法解决。2011年9月,上海市政府率先下发《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技术规范》,成立了第一家通信设施第三方专业维修公司中国新建住宅——上海建工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第三方机构主要负责网络“最后一公里”的公开招标,对工程质量和标准进行监管.各运营商只负责将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引入小区入口,由第三方机构具体管理小区从中心机房到用户家中的通信管道和光纤,哪些网络服务于业主想要选择,只需要与运营商签订协议,第三方机构帮助实现对接。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新的第三方机构无疑会增加用户的负担,负责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公司将对全市宽带市场形成新的垄断。归根结底,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垄断”问题,“宽带中国”战略和实施方案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