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增长乏力,电信之路模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增速较去年一季度均有所下滑;利润方面,中国联通增长最快,中国移动几乎停止增长,中国电信利润同比增长也放缓。这说明三大运营商整体增长十分缓慢,发展乏力。财报显示,中国移动一季度营收1347亿元,同比增长5.7%;而中国联通增长较为明显,实现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15.36%。中国电信一季度收入达到778.18亿元,同比增长14.6%。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移动当时的收入为人民币1274亿元,同比增长7.8%。中国联通2012年一季度收入611.9亿元,同比增长24.8%。去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5.7%。显然,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收入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而中国电信则略有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开发用户的同时,一季度三大运营商的ARPU值(每个用户贡献的平均收入)持续下降,显示出微信等OTT服务对语音、短信的替代效应已经显现。已经影响到三大运营商。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威胁。财报显示,本季度中国移动ARPU降至63元,为近年最大跌幅。过去几年,尽管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竞争,但中国移动的ARPU却在缓慢下降,说明中国移动仍然拥有最多的高端用户,整体市场格局没有改变。但从去年开始,中国移动的ARPU下降速度加快,原因显然不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中国联通的ARPU降幅更大。尽管本季度3G收入占移动业务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4%,但联通3G用户ARPU首次从80元下滑至78.2元;2012年一季度,联通3G业务93.9元,远高于今年一季度。中国电信表示,与去年全年相比,其平均每月每用户移动服务收入(ARPU)保持稳定。据工信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3%;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完成电信业务收入9880亿元,同比增长10.1%。从“十一五”时期可以看出,通信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GDP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5年发展,通信业的收入增速与整体业务增速相差太大,用户增长并没有带来收益。此外,微信等新型移动互联网服务对短信等传统电信服务带来了替代效应。2012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增速为四年来最低。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计算,实际上人均短信发送量下降了9%左右。如今,运营商“去电信化”的观点再次引发争议。“本来我是南瓜,但我想把它基因改造成黄瓜。社会分工不同,但我想逼公鸡下蛋。”近日,有业内专家在微博上评论“去电信化”。“运营商的存在价值在于提供基本的通信能力,至于信息服务,不用担心!”某运营商员工反馈。虽然这样的声音比较零星,但也代表了一些人对“去电信化”的抵制,而反对的主要依据是运营商只需要做好基础服务。不过,零点咨询IT与电信总监曾涛表示,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他并不认为这种转型创新思维会继续风雨兼程:“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成功转型运营商,日韩运营商的商业信息娱乐产业跨界效果很好,在动漫、音乐、游戏、物联网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为什么这在中国行不通呢?再说,目前形势比较明朗,运营商和OTT企业既敌我友的情况等已经真实发生,双方的竞争将进一步拉开,改革势在必行。”电信专家陈志刚表示,很多人误解了“去电信化”的本质,认为“去电信化”就是彻底抛弃运营商之前的所有模式,包括他们的基础,完全致力于互联网公司的思考。这不是一个理性的解释。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明确表示,“去电信化”就是要夯实根基,淘汰阻碍运营商向先进企业迈进的不合理模式。运营商完全没有必要,也绝对不可能完全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