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开幕的2020中国无线电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贺铨发表演讲并表示,5G激活了高带宽业务的应用。目前,垂直行业市场正在探索5G。一方面,企业可以租用运营商网络,以网络切片的形式提供虚拟专用网络。运营商需要保护和隔离以应对相互干扰。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申请专用频率自建5G专网,实现TDD上下行时隙的灵活按需配置,无需考虑与公网TDD上下行时隙配置的兼容问题。随着5G商用的深入,5G频谱不足、利用率低的问题凸显。针对无线电频谱紧缺的挑战,吴鹤权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开发新的频谱资源、挖掘现有频谱资源的潜力、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如何开发新频段?2019年11月举行的WRC-19会议为5G确定了更多频段,包括24.25~27.5GHz、37~43.5GHz、45.5~47GHz、47.2~48.2GHz、66~71GHz。3GPPR17进一步扩展了5GNR的频谱范围。从国内来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率先在2.1GHz频段增加50MHz带宽的项目,并在R17顺利获批。利用现有频谱资源,例如动态频谱共享(DSS)。通过在同一频段为不同制式的技术动态灵活分配频谱资源,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还可以帮助5G利用优质的低频4G频谱资源。吴鹤权指出,5GNR的物理层设计与4G有相似之处,都是动态频谱共享的基础。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和相似的时隙结构下,4G和5G之间的动态频谱共享是可行的。为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当前火热的区块链技术。吴鹤权提到,基于共识机制,频谱交易前,确认信息与频谱资源有效绑定登记存储,全网节点可确认频谱资产的权利归属。同时,在频谱交易中建立规则,使用智能合约代码表达式替代合约,实现链上支付,提高交易的智能化水平。当然,吴鹤权也强调,频谱区块链不仅要考虑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和监管,还要考虑专网、公网、广电网等相关部门的多方参与。为了实现快速监管和高效共享,需要采用联盟链和私有链相结合的分层异构混合区块链架构方案。“应对有限频谱资源的挑战,需要管理创新的支撑。通过对频谱占用效果的监督和评估,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和商业模式,提高频谱资源分配和利用的科学合理性。”吴鹤权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