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新旧系统的分界线,有人想进去,有人想出去,有点围城的意思。这里有一部分想进去的是指Android用户,而另一部分想出去的是iOS用户。这篇文章的起源其实是一位网友的留言,“安卓要升级,iOS要降级”,这条留言可以分为两部分,“安卓用户要升级”和“iOS用户要降级”。Android11与iOS14上的小部件。图片来自:9to5Google不可否认,Android和iOS都在走向成熟。如今,每次大版本升级都很少有大规模的功能和多样式的变化,更多的细节还在“打磨”,围绕更严格的隐私管理写文章。似乎有一种步入中年,渐入佛门的意味。Android和iOS现状:稳步向前运行Android系统的设备很多,新设备的更新频率每年都在稳步上升。厂商要腾出资源去适配,让它们都有3-4年的更新周期,更何况安卓阵营很大一部分售价都在1000元左右,这很难也不现实。量模型。谷歌相继推出ProjectTreble计划,开始逐步与芯片厂商联手,减轻第三方厂商的负担,降低适配难度。但实际上,主动权还是在第三方厂商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对而言,“安卓用户想升级”指的是国产定制系统,比如MIUI、ColorOS、OriginOS等这些深度定制系统。他们比原生安卓更了解我们的使用习惯,也知道如何通过本地化服务来带来更好的体验。近年来,国产安卓不仅在硬件参数上比拼,在系统软件体验上也下足了功夫。在小米MIUI继续领跑的同时,被诟病系统体验不佳的蓝绿厂商也凭借colorOS和OriginOS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另一方面,iOS系统升级情况要好很多。每一代产品(iPhone、iPad)几乎都有5年的更新周期,也就是说可以安心使用5年。近日,苹果为无法升级iOS13的iPhone6系列推送了iOS12.5.1,继续为iPhone6系列推送。但是从iOS11开始,iOS越来越不稳定,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不管是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iPhone之所以有足够长的更新周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苹果对底层硬件的把控。从芯片到闪存,从屏幕到摄像头,几乎所有的底层硬件都被苹果控制着,而相比安卓设备,运行的iOS设备较少也是客观原因。进入“两位数”的安卓和iOS,在某些功能上越来越统一。在系统更新方面,似乎没有了之前的“大步流星”,逐渐“鹅鸭”。Android升级到新系统就像是新年的开始阶段。Android依靠开源,吸引了HTC、摩托罗拉等厂商制造设备,也吸引了T-Mobile和Verizon运营商进行推广。崛起也让Android站在了iOS的对立面。从时间节点来看,iOS领先安卓一步。两者虽然方向不同,但iOS(当时的iPhoneOS)确实给了Android一些启发和思考。Android后来的成功,离不开iOS的帮助。Android梦想开始的“设备”是HTCDreamG1(T-Mobile)。图片来自:cnet这时候,分片的种子逐渐种下。当时iOS更擅长滑动体验和过渡动画,成为Android追赶的目标。因此,谷歌在AndroidJellyBean(4.0)中引入了“ProjectButter”,让Android像黄油一样流畅。Android在野蛮生长的那段时间,更多的是在完善系统本身,并没有考虑针对不同市场的本地化设计。这也给国内很多厂商带来了机会。MIUI和Flyme的出现恰好弥补了Android原生本地化的不足。这些国产定制系统的出现,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安卓原来可以这么好用。随后,谷歌开始在设计语言上下功夫,大力推广MaterialDesign,不仅是Android系统,还逐渐扩展到App、谷歌的网络和移动产品阵列,从而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未来ProjectTreble和高通将减轻厂商的负担,减少Andorid系统的碎片化。近期,原生安卓系统开始围绕隐私管理和更细化的权限管理进行优化,朝着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国产深度定制UI(现称系统),在保持核心与谷歌一致的同时,逐渐增加本地化、多功能等特性。最好的例子就是MIUI。MIUI诞生之初,在界面上并不是很像安卓。自带深度定制,一些特色功能深入人心。并且MIUI用户可以在论坛提交新功能申请。如果知名度够高的话,很可能会集成到下个版本的MIUI中,这也是在践行Android开源的精髓。Android开发之路充满荆棘。每次大版本升级都会因为底层的重大变化而“放弃”部分设备的升级。升级Android的主要版本并不容易。升级手中的旧设备就像过年一样。事实上,无论是原生安卓还是国产深度定制系统,都在稳步前行,几乎没有“走弯路”。再加上国产系统大版本的飞跃,会带来足够吸引人的功能,或者说是翻天覆地的交互变化(比如近几年的ColorOS和OriginOS),让很多人的期待值上升了。此外,硬件的不断迭代也让很多人在换机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系统的升级。并且新系统往往会先预装在新机中,并有一定的独占期。新机加新系统自然比老机加老系统的体验要好。老用户自然希望“早点试用”。从iOS11开始,每一次升级都是“无语”。在起步阶段,iOS以稳定着称,再加上起点比安卓系统高,iOS稳定好用深入人心。但是在iOS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有几个节点,把iOS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是iOS7风格的大变化,从以前的“拟物化”变成了非常简单的“扁平化”;二是iOS11存在大量BUG,带来惨痛的体验;另一个是在iOS11期间出现的“降频门”。“扁平”iOS7或“骨架”iOS6,该选择哪个?图片来自:hipertextualiOS7的扁平化风格超前于它的概念,而谷歌明年的MaterialDesign其实就是扁平化设计风格。在系统的设计语言上,苹果和谷歌似乎很有默契。iOS7扁平简洁的风格引领了苹果四大系统的设计风格,也掀起了“扁平化”风潮。但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五光十色”这种扁平简洁的风格,所以有很多拟物爱好者,不愿意拥抱iOS7,也乐于分享“拟物”中蕴含的聪明。.思考。有趣的是,在iOS7推出半年后,知乎上出现了一个问题,“一开始觉得它扁平丑陋的人,现在改变了吗?”叫“真香”。iOS7设计风格的改变只是表面的,并没有带来不便或功能损失。iOS11错误。图片来自:reddit后来,iOS11中隐藏的各种系统级bug让以稳定性着称的iOS名声扫地,iOS11也因此被冠以“bug之王”的称号。iOS11系统级bug列表(部分):泰卢固语字符bug;iOS11之后,部分iPhone和AirPods无法配对;iOS11.1.2iPhone6、iPhone7循环黑屏重启;iOS11中的“计算器”错误;iOS11.2iPhone6TouchID失效问题。同时,在iOS11期间,iPhone有一个“降频门”。iOS会根据电池性能自动降低iPhone的性能(也就是降频),但这个过程是全自动的,不会通知用户。面对指责甚至投诉,苹果最终发表道歉声明,并在iOS11.2.5系统更新中加入电池状态查看功能,方便用户查看和管理手机电池使用情况,并降低售价的电池维修。iPhone6系列受iOS11漏洞和“降频门”影响较大,iPhone6也是史上销量最高的iPhone系列,总计2.2亿部。iOS11漏洞的范围和影响都很大。简直太棒了。随后,苹果增加了新iPhone产品的数量,从每年一款增加到目前的四款。现有iOS支持的屏幕分辨率数量也创新高,iOS适配工作量越来越大,新特性也越来越多,客观上导致iOSBug增多。iOS11之后,一直到最新的iOS14,都能明显感受到系统小版本号的增加。除了持续优化,也在快速迭代修复一些bug。近年来,Apple的PublicBeta计划也想在测试版中消除错误。简单来说,从iOS11开始,iOS的稳定性大不如前,后续的iOS系统也或多或少存在系统级的bug。升级还是有点“可怕”。Android和iOS都在增加“安全”和“隐私”。对于系统更新,谷歌和苹果一直希望主动更新。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碎片化”,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智能手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携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随着移动支付、生物识别信息、浏览偏好、使用习惯等大数据的出现,系统的安全级别自然越来越高,系统也在不断升级,不仅是为了获得新系统的新功能,更重要的是为了个人信息的安全。iPhoneVS像素。图片来自:cnetiOS为旧设备推送更新,但实际上修复了bug,并非出于善意,而是正常行为。其实类似于谷歌为安卓系统推送的安全补丁。Andorid和iOS都暂时进入了稳定期,正在朝着更稳定、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唯独在稳定性方面,iOS似乎受到了iOS11后遗症的影响,每次系统更新,还是时不时弹出一个小bug,让用户心有余悸。但即便如此,iOS依然拥有迄今为止最好的生态体验。而Android,尤其是国产定制系统,在提升稳定性的同时,会带来很多新功能。再加上几波宣传,用户纷纷涌向新系统、新功能。当稳定的iOS不再稳定,混乱的安卓不再混乱,逐渐有“安卓用户期待升级,iOS却打算降级”的说法,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安卓已经在系统体验上相互超越。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