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深度解读三大运营商2021年财报一.“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大运营商坚持“创新、协同”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开放、共享”,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引领,坚定不移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多种经济深度融合和社会行业,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传统业务“稳中求进”和新兴业务“快速增长”,以突出的业绩和突出的成绩,打开了良好的视野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迈出良好的开端.新形势:规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中美博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中美跨界竞争加剧。行业等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三大运营商克服重重困难,在2020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实现业绩快速提升,收入和利润规模再上新台阶.三大运营商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接近或超过两位数水平,远高于GDP增速。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开创了“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新局面。过去一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78.54亿元、4341.59亿元和848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11.3%和10.4%。三大企业总营收超过1.6万亿元。规模发展步伐坚定、扎实;其中,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分别达到2962亿元、4028亿元和7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7.8%和8.0%,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35%、92.78%和88.58%(见表1)。净利润分别增长15.0%、24.4%和7.7%,分别达到144亿元、259.52亿元和1161亿元。三大企业净利润合计超过1500亿元,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着。表12021年三大运营商运营数据新策略:转入转??出双管齐下,实现全面变革。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低碳化为标志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我国三大运营商而言,数字化转型既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抱数字经济时代转型的必然选择。中国电信积极践行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维护网络安全的初心使命,全面实施“云转数字”战略,以用户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核心能力,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建设云网融合、绿色安全新信息基础设施,夯实绿色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数字平台枢纽,打造合作共赢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用户提供提供灵活多样、便捷、优质体验、绿色安全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以满足人民对美好信息生活的需求,持续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中国移动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实施打造世界一流“强国建设”新战略,全力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并不断深化基于规模的价值运营和运营,CHBN将全方位发力、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基于“5G+”的“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算力网络+智能中台,从提供“连接+流量”服务向提供“连接+算力+能力”服务转型,以数字化转型引领更广阔的“蓝海”市场空间。中国联通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坚决肩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科技创新”使命,着力打造“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智慧社会主力军、数字化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新定位”继承历史、补短板、发挥优势。战略升级为“夯实基础、守正创新、融合创新”以“大连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为主业,实现发展路径、方式和模式的全方位转变,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我国三大运营商一直充当着信息化和公共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化基础设施,提供移动通信、有线宽带、固网电话等主营业务和服务,直接带动上游主设备、传输网络设备、元器件等产业发展。三大运营商之间以及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运营商渠道化、边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运营商传统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服务方式、技术能力和机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营商始终走在时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引领和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数字技术普及,为运营商转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善于谋划的人走得远,勤奋的人才能成功!我国三大运营商能否充分把握5G、大数据、AI、云等数字技术快速普及和融合应用的时代机遇?重视并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依托技术能力和转型实践,实现数字技术规模商用,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融合创新。这关系到运营商能否彻底改变传统的定位和发展模式,找到新的路径;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率先闯入一片“蓝海”?天地一侧。新方向:C端与B端并重,B端成为新的增长点。我国三大运营商大力弘扬“人民邮电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坚持坚持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全面支持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快以5G、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国5G基站的全面建设和广泛覆盖,三大运营商加速从4G向5G迁移,我国5G用户整体规模和普及率大幅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为运营商的移动服务收入增长。如表2所示,到2021年底,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将达到3.87亿户,全年累计净增2.22亿户,规模保持行业领先,渗透率为40.4%;移动用户ARPU为48.8元,同比增长3.0%,其中5G用户ARPU达到82.8元。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达到1.88亿户,全年累计净增1.01亿户,渗透率为50.4%,渗透率保持行业领先;移动用户ARPU为45.0元,同比增长2.0%。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1.55亿户,全年累计净增8410万户,渗透率48.9%;移动用户ARPU为43.9元,同比增长4.3%。表2三大运营商用户分析众所周知,5G融合应用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与消费互联网应用不同,5G应用的主战场是赋能实体经济,赋能千千万万的各行各业。过去一年,我国三大运营商充分依托云网络资源和能力,加快推进5G融合应用落地,在政企市场全面发力。终端业务有效支撑了运营商业绩增长,成为2021年运营商转型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运营商B-终端业务已初具规模,“十四五”期间将走向“平分秋色”的市场新格局(见表3)。中国电信以“融云、融安全、融5G、融数据、融智能”为重点,积极赋能传统产业改造。依托分布式天翼云,中国电信打造了云网融合、自主可控、本地服务、安全可靠等差异化优势。通过内部IT系统的云化,推动用户“上云,用数据赋能智能”。中国电信深入推进政企体制改革,以行业数字化平台、5G定制网络和物联网为切入点,广泛服务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等重点领域和垂直行业互联网。其中,5G定制化网络商用已覆盖15个重点行业,落地项目1200余个。2021年,我国电信行业数字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增长,达到989亿元,同比增长19.4%。天翼云营收279亿元,翻番,位居行业第一,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品牌知名度,在政务公有云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中国电信加强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发展,IDC收入达到316亿元,市场份额继续位居行业第一。中国移动融合创新计算和网络融合服务能力,完整的全国本地化服务优势,融合推进“网络+云+DICT”规模扩张。2021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将达到1371亿元,同比增长21.4%。政企用户1883万户,净增499万户。数字化转型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26.3%,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5%,是收入增长的第一推动力。DICT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43.2%,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2.7个百分点。移动云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14.4%,加速冲刺行业第一阵营。5G引领示范效应持续凸显。中国移动建设5G示范项目200个,扩建5G专网项目1590个,带动DICT项目合同额超过160亿元。在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能电力、智能冶金、智能港口、智能医院等行业实现了规模扩张。中国移动构建“1+1+1+N”工业互联网产品体系,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随行随行、端云融合、可管可控的5G工业专网,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联通打造“连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联通云”全面更新升级,形成云原生和虚拟化双引擎,发布物联网感知云,数据海存储云、智能视频云等七大场景云。中国联通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开展“夯实基础、引擎行动、护航行动、共创行动、绽放行动”五项专项行动,助力千家万户数字化转型行业。中国联通持续打造和迭代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教育、文旅等行业解决方案,拓展5G应用创新联盟,优化5G生态开放平台。在双碳物联网、5G+车路协同、5G+北斗、智慧法务、智慧养老等领域,中国联通持续加大投入,开展产品孵化,重点自主核心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中国联通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2%至54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5%。联通云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46.3%。表3三大运营商市场新格局分析中国电信数字化转型收入主要指工业数字业务收入,中国联通主要指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三大运营商在C端和B端业务上都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代表着B端产业数字化成为运营商业绩增长的主力军。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经济社会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三大运营商需牢牢把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机遇,加快云网融合布局,抢占“5G+”行业数字“蓝海”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