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复工伊始,34亿基建福利大礼包又来了!截至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已公布计划总投资,合计33.83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量令人吃惊。要知道,2019年,国内投资同比大幅缩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万亿元,而2018年总投资为63.6万亿元。.并且国家非常重视这项基础设施投资。我国2019年GDP总量为99.1万亿元,这笔投资相当于占比34%。为什么叫新基建?这其实和传统的基础设施,或者俗称的“铁工基”有很大的不同。《铁公计》主要针对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作为传统基础设施,“铁工基”更像是一个后盾,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其实,如果从国家科技和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来看,新基建是发力的重点,更符合“科技兴国”的理念。.根据央视发布的信息,涵盖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桩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涉及七大领域及相关产业链。同时,也有观点将其分为信息网络、交通网络和能源网络。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是信息网络;高铁、城轨、城际是交通网络;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智能电网都是能源网。此次新基建的启动,就像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抵御疫情和经济放缓的影响。从数据上看,这次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比金融危机更大。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强,反之越弱,50今年2月PMI指数仅为35.7,低于金融危机期间38.8。但这一次,34万亿不是一下子投入,而是源源不断的流水。是未来几年累积的投资。浪费,以及房价暴涨的后遗症。比如这次新基建,云南省计划总投资5万亿元,但今年只投资4400亿元,河北省总投资1.9万亿元,今年只投资2400亿元。今年投资。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新基建投资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对未来经济上层建筑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国内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传统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后,势必追求高增长、高收益发展。路线。不仅这次国家对新基建如此重视,而且新基建也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其次是“加强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根据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工作会议对新基建的定义,对比这次新基建的范围,不难看出这次新基建并没有明确指出物联网,而是将互联网物联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大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与人工智能融合的AIoT,构建工业互联设备与平台,泛在电力物联网,只是从上面的总结中可以找出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可以应用的场景。所以,这次虽然弱化了新基建物联网的概念,但是可以理解为细分到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可能更容易理解物联网与新基建的关系。再比如,如果把“铁工机”中包含的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看成是站点之间的网络,那么5G、蓝牙、LPWAN等就是连接物联网设备、相互传输数据的通道。由于新基建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必不可少,因此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使用场景必不可少。那么,在巨大投入的刺激下,以及物联网在疫情期间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未来几年,物联网将跟随新基建政策大显身手。如何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跟上新基建带来的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步伐,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