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从雨季到台风季,无人机又派上了用场

时间:2023-03-12 20:05:24 科技观察

近日,随着雨季的悄然退场,炎热的台风季又来了。8月1日至3日,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袭击海南等我国各省市,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3日下午,第4号台风“黑格比”也持续加强,威胁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目前,浙江、福建两省已将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台风接二连三的来袭,无疑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台风不仅会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还会引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在此背景下,完善台风灾害预警防范,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抗台风能力呢?或许,雨季表现出色的无人机值得信赖!无人机在抗台风方面优势明显。众所周知,抗台风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能够进行抗台风的及时预报和实时监测。过去,这些任务主要由有人驾驶飞机完成。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监控成本比较高,监控范围和效率也比较有限。同时,对飞行员的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存在诸多问题。无人机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痛点。无人机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造价低、无人员伤亡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支撑其在恶劣、极端天气下完成各项气象监测任务,还能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效率。最重要的是,无人操作不会造成安全隐患。据了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气象无人机的国家之一。其系列产品已登陆国内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结构、系统、通信、负载、续航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国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其中,就包括我国。8月2日,我国气象局表示,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肆虐期间,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空大范围气象探测无人机圆满完成了周边地区的综合气象观测。“Senrak”的云系统。此次任务,标志着我国无人机在台风探测预警领域更加成熟。十八般武学样样精通。当然,无人机在我国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台风探测预报预警领域。根据无人机种类的不同,我国也将其投放在不同的场景和环节,承担不同的作用和任务,如灾区测绘、应急救援、临时通信、电力巡检等,具有重大价值。根据灾后应急救援顺序,首先,无人机可用于灾害勘察测绘任务。台风造成的破坏常常导致道路中断。此时就需要无人机及时进行灾害侦察,第一时间发现和掌握险情,并快速准确地采集灾区交通、次生灾害等信息,为后续救援提供支持。.其次,了解受灾情况后,进入应急救援阶段。在灾区开展救援时,无人机大致可以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充当救援冲锋队,为救援人员引路;二是作为运输机和通信机,运送应急物资,提供通信保障,使救援后勤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在救援有序开展的情况下,灾后恢复建设成为工作重点,而无人机在这个过程中也大有作为。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力巡检。当台风影响电力设施时,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员进行巡检,为抢修人员节省大量时间,保障作业安全高效,作用巨大。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得益于上述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显着的防台价值,2017年以来,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法律政策,助推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严格规范应用市场。为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营造了健康良好的环境,为其未来的广阔前景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达2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6%。同时,行业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分别达到7000多家和40万家以上,同比增长约76%和37%;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总数为67218人,也增长了近50%。这些数据表明,无人机在防台气象监测、物流运输、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电力巡检等民用领域的发展正在不断壮大,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也在不断显现。接下来,如果我国的无人机产品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成熟,新的市场蓝海将加速涌现。随着气象监测和应急救援无人机新的爆发点已经被点燃,我们期待它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