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麒麟”正式发布。该平台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建立。目标是通过开放操作系统的源代码,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中,打造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开源桌面操作系统。系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说起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就像之前的文章《??首个全链路国产操作系统要诞生了,OpenCloudOS首度披露技术路线???》所说,长期以来,我国的操作系统产业一直处于“多、小、散”的状态,而现在市面上能找到的“国产操作系统”至少有15个,真正能长期坚持版本迭代的只有麒麟软件、同心软件、中科方德。在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中,KylinOS可能是最出名的,因为它有国家队背景。2020年“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上空间站,都配备了这套系统。如今,除了中国空间站,麒麟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天问一号、北斗工程、嫦娥五号,以及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麒麟操作系统在国家重大项目中随处可见。中国空间站电脑上的麒麟操作系统,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这可能也是中国第一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选择“麒麟”这个名字的原因。从某种角度来说,麒麟是最能代表国产操作系统的标杆。四种不同的操作系统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环境的动荡,国内有识之士基于安全和自治的考虑,提出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随着操作系统国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有和民营的软件公司相继成立,而且都将目光投向了开源的Linux路线。“麒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麒麟”作为“863计划”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于2002年。高层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以至于国防科技大学、中软集团、联想集团、浪潮集团、国星集团等当时国内领先的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了研发任务.但是,当时国产操作系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尽管麒麟很受重视,但在系统刚建成的时候,研发人员似乎还没有头绪,光是讨论采用哪条技术路线,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是因为虽然Linux是开源的,可以避免微软等公司的垄断影响,但在当时的国产化浪潮下,寄托在操作系统上的希望是“全面创新”。直接采用Linux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知识产权风险。另外,Linux在当时并不是唯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reeBSD、IBM的AIX、Sun的solaris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与此同时,Mach的微内核架构也获得了发展势头。最后,研发团队打算充分了解每个系统的优缺点,然后整合它们的优点。研发人员历时四年,借鉴了四家公司的代码,将四种不同的技术架构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底层以Mach微内核为蓝本,服务层参考FreeBSD系统,应用层以Linux为模型。作为参考,该界面是在Windows之后设计的。由于新操作系统是“四不像操作系统”,与中国神兽“麒麟”相似,因此该系统被命名为“麒麟”。“完全独立自主是不现实的。”2006年麒麟操作系统正式诞生后,国内曾尝试用麒麟操作系统替代进口系统,但由于兼容性不够,麒麟操作系统基本无法使用。早期麒麟操作系统的界面,图片来源@网络比如新推出的ATI显卡,如果开源社区没有代码,研发团队会使用逆向工程破解代码,然后适配Mach微内核、FreeBSD系统层、Linux应用层分别使其在麒麟系统下可用。再加上FreeBSD日渐式微,微内核架构被业界主流抛弃,Linux不流行,帮助银河麒麟开发代码的社区几乎没有。这一切让麒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更尴尬的是,当年4月27日,网友Dancefire在一篇技术分析文章中表示,通过对麒麟操作系统2.0版本的拆解,发现麒麟操作系统与美国开源5.3版本的相似度FreeBSD操作系统在90多个以内。换句话说,麒麟操作系统只是开源FreeBSD的一定修改,而不是所谓的“中国自主研发成功”和“具有完全自主版权的内核”新闻媒体。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质疑麒麟到底是原创还是抄袭。事后看来,麒麟的问题不在于不能“独立”。基于FreeBSD修改它问题不大,因为FreeBSD是完全自由开源的,FreeBSD允许别人修改和使用它的源代码。而且苹果的IOS也是基于FreeBSD/Unix修改的。问题是,虽然麒麟表态是从FreeBSD改过来的,但当时的媒体大肆炒作“完全自主版权”、“挑战Windows”,难免遭到国外程序员的诟病。麒麟内部一位开发者表示,指望完全自主版权,每一行代码都自己开发,根本不现实。虽然开发商说的是真的:以当时国内各单位和公司的实力,2-3年的研发周期,人力资源有限,研发预算4000万元,需要自主研发a自带内核的操作系统,真的很难上天。这是因为开发操作系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微软动员了5000多名程序员开发WindowsXP。WindowsXP有4000万行代码,开发Vista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200亿美元。即便是开源Linux,仅内核,按照人员投入规模估计也要数十亿美元。这样的资金和人力规模,是国内操作系统厂商望尘莫及的。因此,“花小钱办大事”在操作系统开发领域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开发商的辩解力不足。在系统几乎不可用、团队分散的情况下,麒麟项目逐渐进入了搁置状态。回到Linux2006年到2009年,开源操作系统Linux的开发如火如荼。开发者也对“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有了新的认识。最终,麒麟系统转向使用Linux内核。这时候主流的软件只需要稍微适配一下就可以了。它可以运行在麒麟系统上。终于,在基于Linux的银河麒麟3.0发布后,党政军等重要机构才真正掀起了国产操作系统的浪潮。几经坎坷,星河麒麟终于活了下来。2010年12月16日,民用操作系统“致胜Linux”与国防大学研制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在上海正式宣布合并。共同开发军民两用操作系统。此后,越来越多的国产办公软件、财务软件、工业软件开始支持麒麟系统。对于党政军和大型企业的专网系统,麒麟系统也具备了更可靠的替代条件。不过,中标的麒麟操作系统软件虽然在重视安全的党政军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基本可以满足上网、视听、办公等需求,在看重体验的民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即使惠普、戴尔、联想都有预装麒麟的电脑,但软件生态不佳,无法与Windows抗衡。大多数预装麒麟的电脑在销售过程中都是被零售商以盗版Windows系统出售的。因此,以中标麒麟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的崛起,必然是整个行业的崛起。即使操作系统本身比Windows好,也不够。这也是众多单位联手推出国产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放麒麟”的原因。展望未来,目前国产操作系统还不够成熟,尤其是软件生态比较匮乏,市场份额偏小。这些都是目前国产操作系统的薄弱环节。但“开放麒麟”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创新发展。虽然生态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国产操作系统能否迎来曙光还有待检验,但或许正如麒麟技术总监孔金柱所说:“核心技术无法实现靠‘布施’,必须靠自己努力。”出来做吧。此外,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参考资料:1.《银河麒麟系统的前世今生》、浅黑科技、历史中2。《辉煌,从“麒麟”开始——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Kylin问世》、徐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