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懂”场景+“懂”技术:智慧交通,让出行可预见

时间:2023-03-12 17:53:56 科技观察

【.com原稿】  详细来说,普遍困扰大家的痛点不外乎以下三点:  首先是道路拥堵。其实,这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城市治理中的“痼疾”。谁没有经历过几次长时间的堵车呢?以往,应对道路拥堵问题,只能通过后台监控画面进行人工判断,然后增派警力到拥堵点进行疏解。但这种方法比较被动,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  其次,查明违法行为费时费力。在交通管制过程中,这也让绝大多数交警感到头疼。一方面,人、车、数据相互独立,形成数据孤岛,违法行为预警难度大;  三是应急处置效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正常的交通秩序被事故打断的时候,如果交管部门不能及时赶到,会增加二次事故发生的风险,也会让现在的交通环境更加恶化。  深圳曾经面临着上述各种交通问题。深圳市区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2200万。全市道路里程只有6500多公里,平均每公里车辆密度为530辆,人、车、路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应对交通混乱,是深圳交管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而现在,深圳的道路交通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最亮的眼睛+最强的大脑+最快的手=深圳破局针对排查管控、交通管控等重点业务场景,创新解决方案,打造“鹏城交通智慧体”,全面规划深圳城市全面提升交通智能化、精准化管控水平,为交通管理提供“最亮的眼睛”、“最强的大脑”和“最快的手”。  1。从车灯到车灯:  信号灯控制与配时优化  早在  ,华为就与深圳交警合作建立智能信号控制联合创新实验室(TrafficGo),共同打造全新建立了“专家+AI”的道路交通优化模型。同时,为实现城市级智能信息管控目标,华为推出软件定义摄像头和边缘智能计算平台,实现端(摄像头)-边缘(路口)-云的数据和算法协同(中)三层结构。  TrafficGo解决方案可根据路口车流量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提高通行效率。过去,汽车看灯,数秒而过;现在是灯见车,读号让车通过。据统计,部署TrafficGo解决方案后,路口等待时间平均减少8%-12%,交通的“速度”和“速率”双双提升。  2。AI“警官”上任:不用到现场也能执法现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可以通过AI技术对视频流和路过的图片进行分析,结合规则库自动有效检测违法行为。同时,AI技术还可以对涉嫌违法的图片进行预审,改变纯人工审核的现状,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投入使用以来,大数据研判平台实现卡口数据计算秒级响应,车牌、车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8%。经测试,部署手机驾车、不系安全带、刷脸执法等AI应用后,深圳交警执法量提升15%,“量”和“质”均有提升。执法部门都有所增加。  3。最强大脑:提升指挥效率  此外,深圳交警与华为联合创新打造“城市交通大脑”。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规划深圳城市交通系统,建立统一、开放、智能的交通管控体系。2019年,双方通过构建和优化城市外场感知系统覆盖网络、建设城市级视频云存储和AI资源,探索和实践新模式,将“城市交通大脑”升级为“鹏城交通大脑”。“云-边-端”计算模型。  深圳交管部门打造新型运营指挥中心,通过“最亮的眼睛”实现路网全息感知,通过“最强大的大脑”精准研判交通状况》,实现交通拥堵实时处置,精准打击隐患风险。“最快手”快速联动服务处置,实现事故现场快速疏散等交通管控业务快速闭环。新时代需要新的交通管理模式。基于持续深耕和专注行业,华为作为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知行者”,将核心业务场景与最新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携手“专家”伙伴打造创新场景以解决方案为本,全面提升人。、车、路协同工作,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和体验。【原创稿件,合作网站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为.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