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几年,每年都有朋友离开北京。每次朋友送别,我总是感慨万千,问自己什么时候回去。刚毕业来北京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因为喜欢上网,却在老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公司同事聊起来北京的原因时,发现有人和我一样,有人说纯粹是为了赚钱。在谈赚钱的人中,我知道有些人一开始是带着理想而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理想无望,也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动力,于是逐渐不想谈论它。很理想吧,可能是怕被人笑话吧。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医疗、教育、产业发展。如果是传统行业,还不如说点什么。但由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特点,所以无论是发展环境还是人才吸引力,一线城市都要好很多。虽然这几年有所好转,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已经有了一些工作机会。我身边也有离开北京回老家工作的同事,但还是有***回来了。薪水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工作氛围太差,不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北京的这几年,每年都有亲戚同学来北京找我。每次,我都会帮他们规划行程,带他们转转,送他们去火车站。今年送朋友回家的时候,真的很想换个地方。坐车回老家的是我。我心里一直有两个人:一个人说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留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体验大都市的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给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有好处的。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做学生和做白领是两种不同的状态。生活条件的差异会让你明显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我来北京四年了,要是上大学就毕业了。生活条件差别不大,所以这让我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每次同学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总是笑着解释现在不能回家的原因,说在老家工作的弊端,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互联网。虽然每次的理由都一样,说多了也觉得太敷衍了,但同学们还是时不时地问起我。我的几个同学都买了车。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玩,自驾就方便多了。但这仍然只是想象。人应该在相应的阶段做相应的事。起初,我一个人没有任何担心。等到年纪大了,也会面临结婚生子等一系列的事情。有些事情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长大后,我发现我真的不能为自己而活。我来自农村。虽然这个社会发展很快,但是父母的传统思想还是很重的。不能太晚结婚,也不能太晚要孩子。如果到了适婚年龄不做相应的事情,父母会一直操心,这会成为他们心里的一个疙瘩,永远也解不开。话虽如此,我仍然不赞成仅仅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而强迫自己建立关系。幸运的是,我很幸运。几年前找了个喜欢的姑娘,爸妈很满意。现在打电话回家,父母问的问题不再是找对象了没有,而是什么时候结婚。我爸告诉我,只要我身体健康,有一份好工作(他没想到我会有什么出息),他和我妈就心满意足了。妈妈说只要我过得好,他们就会有希望。努力工作他们在有点累的时候也会有动力。几年前,我村有个小事故因为车祸去世了,他的父母卖掉了很多土地。在我们这种土地里,土地的多少,就是收入的多少,付出的多少。父母为他们的孩子赚钱。没有孩子,只要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就够了,没必要种那么多地。我知道妈妈希望我结婚生子的时候,她们可以少种地,跟着我去城里享福。如果单论农村人口的收入,我觉得我们这边还是不错的。所有的村庄都靠种植苹果为生。近年来,苹果的价格也一直在上涨。一般来说,每个家庭的年收入都在十到十之间。大约一万。但直到现在,我们村还没有像样的超市。每次在电视上看农村电视剧,就很羡慕村里的超市。我想如果我们村有这样的超市,买东西会方便很多。跟村里的店老板说,要不把店面装修一下,扩大规模,他跟我说,这种东西不好卖,扩大规模就亏本了,更何况赚钱,钱从哪里来?放大。分析原因,村里超市的消费者很少,而且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城里,一年才回去一两次。已经从外面带来了。我祖父的村子里曾经有一家比较大的商店。我当时很羡慕。这几年去外公家的时候,也发现店面在一天天缩小。现在只剩下一个架子了。虽然收入不错,但村里人还是很节俭的。父母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寄给孩子。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依靠父母支付首付来购买他们的第一套房子。更何况,父母不仅需要支付首付,还需要补充房贷。当然,也有靠自己努力赚钱的,只是很少。父母很辛苦。前期,他们要为父母和孩子准备房子。结婚时,他们需要准备嫁妆。房子装修也是需要装修费的。孩子们还需要支付汽车费用。至于孩子的钱,我只能回答你三个字——享受。小弟说的有道理。一方面,城里人的消费力来自于农村父母的帮助。农村父母攒钱给孩子买房,补贴生活。它可以用于消费。对于父母来说,只有等到孩子结婚生孙,他们才应该安心,而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补贴孩子了。我国有句俗话,老人活到八九十岁,临死前能见到曾孙,才算圆满。人终有一日离去,但若老夫自然衰老而死,见四世,无憾。我的祖父有两个儿子。我父亲和我叔叔都是独生子女。我的祖父母曾经希望我的兄弟结婚。我哥有了孩子后,他们现在希望我结婚生子。我希望能见到我的孩子。每次给爷爷家打电话,总是问什么时候结婚。老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照顾孩子成家创业后,年纪大了,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剩下的心愿就是希望后辈们越来越好。现在每次爸爸给我打电话,压低声音和我说话,我心里就很害怕,不敢告诉我家里亲人去世的消息。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我的大学室友被他强奸了。爸爸的电话把他叫醒,告诉他爷爷去世了,让他赶紧回家。接完电话后,他抱头哭了起来。即使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从外地回家还是需要时间的。很多人因为远在天边,看不到亲人真实的一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对一些道理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刚毕业的时候,无意中和同事聊起了公务员的话题。那时我就??发誓,公务员是有好东西的。同事说,也许你现在感觉不到,过几年你就知道了。公务员在社会上还是有优势的。几年过去了,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公务员的好处,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有保障,不辛苦,社会地位不低,这确实是很多人所期待的。最近,闺蜜说她的两个在老家工作的前同事考上了公务员。虽然她的工资是这两个同事的好几倍,但还是能看出她对他们的羡慕。一开始他们在一家公司上班,后来她来了北京,两个同事进了事业单位当合同工,同时也在准备考公务员。幸运的是,他们都成功了。我跟女朋友说,也许你以后会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我知道同行中有些人对公务员的工作不屑一顾。似乎提起公务员总是伴随着无聊、无所事事、无意义生活等关键词。互联网行业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总是喜欢谈论自己的理想。当你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别人时,别人会称赞你,羡慕你。可笑的是,时隔多年,那个没有理想的朋友,竟然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建树,但你仍然什么都不做。我也研究过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历史。我发现在很多公司的早期,创始人的想法都非常简单。他们只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做了一些事情。发展目标,才会树立远大的理想。所以现在我不习惯用平淡的方式谈论自己的理想和做事。事情做好了,有些事情就会顺其自然。一个事实是,没有理想的人真的很多。他们过去常说,他们想成为科学家和音乐家只是因为那种工作的表面风光,而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兴趣。如果不是高中时有个同学带我去网吧玩,接触到了网络,我想我会像大多数同学一样,毕业后在当地找工作。.有的理想可能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小小愿望,永远不会上升到改变世界、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高度。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个时代,有网络,要不然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老家的时候,总听人说北京的消费很高,买一瓶矿泉水要5块钱。来到北京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客观来说,北京房价高,房租高。除了这两点,其他地方的价格都差不多。以某牌子的米粉为例,北京的价格和其他地方一样。一碗米线26元,在北京的店里会早早排队,但在我们县城,到了吃饭的时间,店里还没有坐满人。5块钱的矿泉水确实有,但要么是在景区买的,要么那瓶水真的很贵。平时去超市买东西的话,北京的物价跟我们老家差不多,没有人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因为北京的商家多,有些牌子贵是因为做工好,成本高,而不是因为在北京,故意涨价。有很多诱惑要面对,所以你也会觉得钱花得很快。以前想一个问题很天真,以为自己吃的东西和老家的差不多。虽然我有时也会去好餐厅吃饭,但一个月也就那么几次,为什么总是存不下钱呢?.然后我想了想,虽然你吃的食物和家里一样,但是你可能在家里几天就吃一次某种食物。在北京,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上大学的时候吃一次肯德基不容易。我的午餐总是肯德基,直到后来我才厌倦了肯德基。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只是消费的频率增加了,花的钱自然就多了。很多来北京的人都是受媒体宣传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因为电视上宣传的是高楼大厦、亮眼工作的画面,所以很多人也幻想自己也能过这样的生活来北京后的生活。生活。但是来到北京,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尤其是如果你的工资不高,你可能只能住城郊的自建房,或者远离的社区。城市,你可能还会觉得你住的地方不如我的家乡。曾经有同事问我,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普遍比较年轻。我想是因为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很短,历史还没有超过20年;二是因为员工总是在更新和迭代。嗯,老员工老了离开公司回乡,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入互联网公司,增添了新的活力。虽然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工资很高,但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所以在某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比如户籍。只有少数大型互联网公司会有名额,而且数量并不多。确实不如一些央企国企。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户籍制度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如果没有户籍制度,北漂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房价。本来想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北漂族***的成果。后来想想,北票是近几年才存在的。几乎,没有像现在这样专门去外地工作的人,所以即使是资深的京漂也才工作了10多年,依然没有结果。不过,通过我的观察,北漂的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留在北京,在北京买房,办户口,落户;另一种是与妻子和孩子过着分离的生活。老婆孩子在老家,我在北京工作,定期回老家;还有一类人继续留在北京,仍然住在出租屋里。孩子上学还借钱,不享受北京市民待遇。本文到此结束。这篇文章比较复杂,主要是自己来北京后的感想。这篇文章的基调是比较悲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