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硬件钱包”亮相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有望扩大

时间:2023-03-11 21:30:22 科技观察

记者近日获悉,除了软件,数字人民币钱包还呈现出多种“硬件”形态,包括超薄卡片钱包、可视化卡钱包,以及徽章、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钱包。业内人士表示,“硬件钱包”满足了特定人群或特定环境下的数字人民币支付需求。展望未来,在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至行业应用、政府应用、跨境应用等领域。形式多样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苏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线下和线上场景以及冬奥会等场景有序进行测试,进展顺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形态已经向“硬件”拓展。所谓“硬件钱包”,是指通过柜台或电子渠道开通的存储数字人民币的物理介质,以及具有硬件安全单元介质的数字人民币载体,可以表现为移动终端、卡片,甚至可穿戴设备。形式。例如,2020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数字人民币测试活动中,超薄卡钱包、可视卡钱包以及徽章、手表、手环等多款“硬件钱包”亮相。据了解,“硬件钱包”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快捷。移动支付网分析师佘云峰指出:“‘硬件钱包’满足了特定人群或特定环境下的数字人民币支付需求,是对数字人民币普适性的重要补充。例如,视频卡是给老人用的,可穿戴设备是给老人用的。孩子等等。此外,佘云峰表示,“硬件钱包”包括实名和非实名两种形式,非实名类似于充值卡,可以方便入口消费。而且“硬件钱包”安全等级更高,支持“双离线”支付方式,在柜台认证的前提下可以有更高的使用额度。不过,“硬件钱包”的使用有一定的门槛,无论是卡的费用还是设备的型号,都未必适用于所有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各大银行都已经部署了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多地可能已经开始非公开测试。场景丰富展望未来,不少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测试场景。“我们要大力加强与各方合作,加快数字人民币功能创新,丰富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于数字人民币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田表示,主要涵盖个人支付领域(C端)、企业应用领域(B端)、跨境支付场景等。浦东改革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预测,首先是行业应用场景,重点关注中小企业金融、供给连锁金融、贸易融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企业薪酬福利等;二是政府应用场景,重点关注政府补贴、政府福利分配、扶持资金、财政资金管理等;三是跨境应用,重点围绕跨境支付结算、跨境汇款、跨境贸易融资、跨境投资理财等解决配套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要进一步丰富应用数字人民币的场景,需要解决技术、系统等配套问题。“现有技术在支持数字人民币C端应用方面是可靠的,一些初步设计正在逐步实现,比如‘双离线’支付的试点范围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有“未来向B端拓展还有一定困难,尤其是跨境支付应用,比如与各行业、企业乃至海外机构的对接和清算机制。”金田指出。刘斌表示,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需要法律和制度支持,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等支持,数字人民币涉及支付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电网、移动网络和互联网覆盖等领域,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可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合。零一智库区块链分析师孙玉林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未来需要与外部商户进行深度场景合作。目前各大银行的数字人民币APP只涉及充值、支付、转账等功能,而更丰富的场景支付应用则需要通过合作商户的子钱包来实现。”政府部门也做出了积极回应。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21年要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安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2020年冬奥会将加速拓展更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