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芯片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无论是手机、电脑、家电、汽车、高铁、电网、机器人、医疗器械,各类电子产品和系统都离不开芯片的加持,其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关注注意力。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全球芯片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来看看!芯片荒提到上半年的芯片发展,第一个想到的无疑是“芯片荒”。.2020年以来,受疫情停工减产等因素影响,汽车领域率先出现缺芯现象。进入2021年之后,缺陷困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量因缺芯减少超过60万辆。开始出现,导致相关企业发展困难重重。截至目前,虽然各方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但各领域缺芯问题仍未彻底根除。在涨价和芯片紧缺的持续作用下,上半年芯片的另一个印象就是涨价。由于芯片紧缺,下游产业链囤货积极性高涨,导致上游晶圆厂供大于求。包括联电、台积电在内的多家晶圆代工厂大厂多次宣布上调芯片代工厂的价格,最高涨幅达到了0.5%。30%。此外,硅、树脂等制作芯片的原材料也迎来暴涨,相关元器件价格也一路上涨,不少特殊元器件价格涨幅超过40%。潮还在继续,不知道下半年会不会好一些。扩产当然,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波涨价,还有一波扩产。为满足芯片供应,不少芯片厂商开始建厂扩产,以改善和提升自身产能。例如,三星斥资数百亿美元在美国建厂;电装还投资1.6亿扩大在马来西亚的车芯产能;同时,中芯国际投资153亿在深圳建厂,英特尔投资200亿在美国建芯片。工厂、台积电追加投资28亿美元生产车用芯片……全球企业扩张潮如火如荼。一轮轮扩张之下,部分地区缺芯问题确实有所改善。求变求生存芯片荒,企业纷纷采取提价扩产的做法,世界各国政府也在努力。芯片短缺给各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的制造需求,进而引发了芯片竞争重心的转变:从过去的设计领域转向制造领域。在此背景下,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新的芯片发展战略。例如,美国计划投资370亿美元加强芯片制造;欧盟计划建立半导体联盟;日本制定国家芯片计划;韩国计划为芯片制造商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上半年,我对芯片和新技术印象深刻。目前,5nm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芯片工艺。许多上半年发布的智能手机都采用5nm。随着5nm的广泛普及,3nm的量产应用也开始提上日程。前不久,三星通过引入GAA技术成功实现了3nm芯片的流片,而台积电的3nm工艺也早早取得了重要成果。据悉,苹果和英特尔已经从台积电获得了3nm芯片,正在为各自的设备进行测试和设计。预计3nm也将在近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