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I界面中,排版设计同样重要。如何有效地向用户传达重要信息是界面本身的责任,而大多数时候,这通常是通过文本来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效的排版对于改善UI的整体用户体验如此重要。优化排版本质上是优化UI和UX。虽然很多时候优化排版是为了提高排版布局的可读性,提高课程的可读性,但其起码的标准和核心要素仍然是保证排版本身的“易用性”。减少用户使用障碍和摩擦,减少认知负荷。出色的排版设计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内容上,而不是排版本身。“其实排版本身不是选择字体,也不是做字体和排版,而是塑造文字呈现方式,达到最佳体验的过程。”-OliverReichenstein关于排版在UI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再强调,那么下面,我将分享5个实用的排版优化技巧:1.加强层次感,提高UI的清晰度。收集必要的文字内容,重新组织,有意识地梳理视觉层次。让用户清楚地感知内容。对于信息层面,通常由标题、副标题、正文、参考描述等常见的文本元素组成。另一方面,清晰的文本层次结构依赖于符合文本本身所属级别的响应式样式,以确保可读性。标题要突出,正文要清晰明了,副标题是对标题的辅助说明,适当减少。这样,文本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就更加清晰了。一个经验法则是通过修改字体大小的加倍和减半来快速理清相关性。例如,如果标题词使用32px,则文本字体使用16px来创建这种对比。在更复杂多变的使用场景下,普通文字标题使用2倍文字大小。如果标题需要突出显示,可以使用文字大小的3倍。在需要强调的特殊主题或场景下,使用4倍文字的字体大小来渲染。2、有意识地打造透气排版字间距、行高、行长是排版时调整频率最高的属性。没有足够的间距会使文本难以阅读,但过多的间接会使用户阅读起来不舒服。行高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达“行高”的概念。比如PS中用“行距”来形容。本质上,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两行文本之间的距离。垂直间距大小。行高本身没有标准值,通常取决于字体本身的特点和设计要求。一般来说,在很多设计中,行高往往会设置为字高的1.5倍。在实际设计中,会根据字体本身的设计特点和应用场景(移动端阅读可能会适当增加,智能手表等使用场景可能会设置的高一些),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果您的文本是16号字体,则可以直接使用此规则-它已经过测试。字间距字间距是指文本的水平间距。很少有人花太多时间设置水平字间距,但它确实对阅读有影响。在英文字体中,字间距通常遵循以下准则:当使用大写字母时,需要增加字间距。当字体变大时,需要适当缩小字间距。当字体粗细增加时,需要适当减小字间距。排版的时候,软件会自动调整不同字母和字母之间的距离,而在做视觉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字距调整的问题。行长行长本质上就是一段文字的宽度,即每行文字的长度。通常,文本的行长应保持相对较短,以便于阅读。在大屏幕上,比如宽度为1440px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每行使用60~80个字符的长度(中文通常控制在每行35~42个字符之间),但如果是在手机屏幕上,那么每行字符数应缩短到35~45个(中文可控制在20~25个字符)。3.根据内容选择字体选择文字字体时,需要考虑潜在读者的体验。不同的字体可以给界面和体验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字体的选择可以影响用户对界面的第一印象。注意:英文字体通常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在这方面,中日韩在文字字体上的问题明显更多。但是在手机APP上,很多应用可以选择非系统默认的第三方字体,但是在web端,实现起来会很麻烦,所以通常只会调用本地字体。“优秀的设计师将文字视为内容,伟大的设计师将文字视为UI。”-CameronMoll字体的正确选择可以从信息和视觉两个层面向用户传达信息,而错误的选择会导致误解和混乱的结果。4.使用相同的字体系列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匹配不同字体的经验,使用相同字体系列的字体进行设计始终是最安全的选择。通常,字体系列是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它们具有更统一、更具凝聚力的外观,并且更易于设计和使用。使用字体系列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更快地适应不同文本元素的排版需求。您可以通过调整字体大小、粗细、文字大小和颜色来创建相应的对比,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影响。另外,在同一个字体家族中,通常有对应的斜体、等宽字体等,无需手动修改即可满足一些比较特殊的需求。5、尽量使用左对齐,提高可读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用文字的排版都是从左到右(比如阿拉伯语是从左到右),读顺迅自然而然。自顶向下。这就决定了左对齐是保证可读性的重要基准。左对齐为眼睛扫视时提供了一个参考位置,大大降低了长时间大量阅读时的阅读压力——而居中对齐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避免段落最后一行只有一个词。一行中的单个词在排版中称为“寡词”,需要避免。排版是数字时代每个设计师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设计项目,这些基本规则总能为你的设计带来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