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快译】希捷和IDC在2018年11月的报告中发布了更多细节《数据时代2025年》重点关注美国和中国的数据增长。本文介绍了一些预测趋势。您可以在此处查看完整报告(https://www.seagate.com/our-story/data-age-2025/)。在美国和中国,IDC发现数据存储正在从端点(单个设备和系统)迁移到核心(云)和网络边缘,如下图美国的情况所示。他们认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大数据处理将越来越多地在边缘和大型数据中心完成,推动那里的存储和内存需求,但会减轻对数据生成端点的相对需求。图1.美国的数据位置这些新报告侧重于与数据生成相比的已安装存储容量,而不是年交付容量(如2018年11月的报告所述)。报告称,2018年,美国拥有全球5.0ZB存储容量的29.1%。到2025年,这一存储容量份额将下降到28.5%,届时全球安装的存储容量预计约为16.5ZB。如下文所述,中国在新增存储容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据IDC称,美国数据圈的增长速度低于许多其他地区。2018年美国数据圈占全球数据圈的21%,但到2025年将仅占17.5%,从6.9ZB增长到30.6ZB,2018年到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3.6%。在其他地区,大部分增长将归因于来自物联网设备、元数据和视频监控的信号。不过,IDC认为,随着生产力相关数据(如工厂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加速增长,娱乐驱动数据的增长正在放缓。根据美国的一份报告,随着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地将处理和分析推向数据本身的起源点,美国数据圈中起源于边缘或在边缘复制的数据的百分比将增长7倍以上,在整个美国数据圈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从15%提高到25%。中国报告称,2018年,中国拥有全球5.0ZB存储容量的18.3%。到2025年,这一存储容量份额将增加到19.8%,届时全球已安装的存储容量预计约为16.5ZB。与2018年中国数据圈相比,中国存储总装机容量略高于12%。到2025年,将低于7%。这一趋势也反映在美国的报告中,表明短期数据有望增加。短暂数据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可以立即采取行动,由传感器和其他物联网、辅助驾驶、互联工厂和其他“关键任务”应用程序生成。相反,一些数据具有内在的长期价值。IDC认为,即使商业电影音乐发行从DVD和CD等媒体迁移到流媒体,磁带和光学系统仍将是重要的存储技术。他们认为,未来几年仍将需要磁带和光学系统上的档案存储和备份(这意味着“活动档案”的增长有限,通常使用HDD)。图2.美国安装的存储介质预测然而,随着存储从企业和最终用户设备迁移到云端,存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公共云安装字节将从2015年的15%增长到2025年的48%,如下图所示:图3.美国的公共云和非云存储在中国,公共云安装字节将从3%增长2015年增长到2025年中国所有存储字节的28%,这不包括公共云字节,但包括所有其他企业在所有类型的媒体(HDD、闪存、磁带和光学系统)、PC、电话和服务器字节上。如下图所示:图4.中国的公共云和非云存储越来越多地产生具有直接价值的数据,将推动全球IT支出,尤其是推动网络设备和系统核心和边缘的存储和内存需求。更多的数据意味着更高的长期存储需求,推动了HDD、SSD以及光学和磁带技术的市场。原标题:美中数据增长,作者:TomCough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