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社交网站用户的十大怪异心理

时间:2023-03-21 01:36:05 科技观察

随着社交网站的繁荣,大多数网民都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这股网络社交洪流。虽然在线社交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本身就是对现实关系链的转移和变形,但在这个更具可扩展性的虚拟空间中,用户的心理呈现出一些不同于真实社交的特征。以下十项是笔者在平时观察或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用户心理现象。其中一些可能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可能只代表一部分社交用户。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和探讨。1、消极宣泄——不好的事情总是很容易传递。一时间,大家纷纷吐槽微博负能量太多,各种爆料、爆料、负面社会新闻充斥微博。一时之间,正能量成了稀缺的滋补品。研究表明,愤怒的微博被转发或成为愤怒反应目标的可能性远大于厌恶、快乐和抑郁三种情绪。分析推特上的博文也发现,在检测到的203种细分情绪中,负面情绪出现的频率更高,种类也更丰富。回想一下,在写新微博时,是否更容易脱口而出抱怨工作问题、环境污染、做事障碍、社会不公?负面情绪总是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上产生和传播。左:每个黑点代表一个用户。右图:每个点代表一条微博。红色代表愤怒,绿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悲伤。2.信息丢失——好的有用的信息是否已经溜走。微博推出“智能排序”功能后,遭到不少用户的吐槽。在筛选信息时,用户似乎不信任机器所做的工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面对海量的信息。许多用户抱怨信息无法阅读,筛选成本太高。但是如果用别人(比如算法)代替自己来筛选,用户就会担心会不会漏掉一些重要的内容。抱怨垃圾太多却又怕错过有用的信息,似乎有用的信息正在一个个从我们身边溜走。这是用户面对信息的心态。3.窥淫癖的乐趣——想看别人却不想被人看到曝光。用户真的需要或反对访客记录吗?其实,除了特殊场景(比如男女勾搭,男勾搭……),大部分人只是想偷窥别人而不被人偷窥。大多数人的隐私概念。在访客记录方面,我只想看看最近有谁浏览过我的主页,但同时,我看别人的主页也能不留痕迹。4.看的乐趣——猎奇看是我的网络生活。看改变中国,网络无障碍地满足了人们的观看欲望。您不需要移动凳子或支付门票。从看朋友圈小事,到看无关紧要的新闻热点社会事件。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似乎都长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总是在寻找乐趣和跳出框框。5、虚荣心的烦恼——粉丝流失1比增加1带来更大的心理波动。粉丝在微博上被很多人视为面子资本来炫耀。垂头丧气。涨粉和掉粉带来的心理波动哪个更剧烈?行为经济学认为,人总是有强烈的避免损失的倾向:一定量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大约是获得量的获益感受的两倍。也就是说,失去1个粉丝的心理损失需要获得2个粉丝来弥补。6.转型时的炫耀——我的生活如此精彩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从对戏剧表演的观察中汲取灵感,提出了自我呈现理论或印象管理理论。他把社会上的人看作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符号(语言、文字、非语言的身体或表情等)预先设计或展示自己的形象——进行表演,并力求取得好成绩.社交平台就像舞台,人们只是在这些舞台上有选择地表演,展现生活精彩的一面和个性。于是,一到假期,微博、微信、人人网就出现了,分享旅行、分享快乐、分享快乐。其实,人们只是把表演的场所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告诉身边的人:我的生活真棒。精彩的。7.假装关心——喜欢其实就是如此。社交平台上有人叫赞,只在??QQ空间。2700万人,2013年7月,点赞党规模扩大到3亿,点赞党增长10多倍。同时,根据日点赞统计,QQ空间日均点赞数超过2亿,较2年前增长111倍,单日峰值一度突破3亿。“赞”真的与你发布的内容一致吗?除了强迫症和嘲讽幸灾乐祸的表情,“点赞”似乎只是一种装模作样的关心,不愿意付出成本去评论留言,告诉你他在和你互动是最便宜的方式。如果有什么功能,估计比点赞还受欢迎。8.肉欲的诱惑——我比较喜欢看图片和视频。纯文字博文和视频图片博文哪个更吸引你?每一篇文案配上一张好图,或者发一篇博文配上视频,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微博运营者的基本常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通过对随机抽取的超过40万条推特微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带有图片的微博更容易被转发,比纯文字微博高出94%。用户更喜欢直观、有冲击力的图片和视频,因为观看富媒体信息比阅读文字带来更多的乐趣,也节省了认知成本。9、娇生惯养——“广告狗果”一直处于自由网络文化中的网民,似乎对广告特别敏感。根据眼球追踪研究,互联网用户只会第二次浏览某个网站。学会了避开广告模块的视线。在社交网络中,用户对广告更加敏感,甚至易怒。这可能是因为用户在社交网站上比在传统网站上更具地域性。用户将社交网站视为获取个人信息和与朋友交流的场所。因此,他们不仅对社交平台上的广告不满,对自己关注的人也近乎苛刻。微博上经常有网友脱口而出:“广告狗,水果Unclose”。想想在无处不在的广告面前,看电视、看电影、坐公交的淡漠心态。社交用户被清洁宠坏了吗?10.封闭视野——我关心的是整个世界网络只是现实生活的延伸,现实世界中的人也会加入小群,关注自己关心的话题和新闻,以及此功能在社交网络上更为重要。得到加强。小圈子文化、粉丝文化,各种吵架时“站队”,你的看单就是你的天下。大家的眼界和价值观在被这些人的讲述强化的同时,也势必会因此受到限制。听一则暗,听两则则明。当你觉得看微博没什么可看的开始变得乏味时,是不是该考虑去关注一些新鲜的人和事,跳出固有的视野,换个方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