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报告:上车还有时间

时间:2023-03-20 23:22:23 科技观察

3月3日,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1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三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习和就业情况:第一:2019年北美65%的人工智能博士毕业后进入产业界,而2010年这一比例为44%。这印证了我们对人工智能进入应用收获期的判断,并将产生大量盈利机会在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中。人工智能相关创业将进入高潮。同时,如果传统行业不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第二:美国本土AI博士45%是白人,22.4%是亚裔,非裔和拉美裔分别只占2.4%和3.2%。说明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继MBA、金融之后优秀人才的上升通道。美国学者RichardHerrnstein和CharlesMurray于1994年出版了《钟形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力和阶级结构》一书,正式提出认知精英的概念。这意味着美国教育界越来越善于筛选智力出众的年轻人,美国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也越来越热衷于吸引这些年轻人加入。因此,智力水平,而不是地位、家庭出身,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人社会阶层的关键。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也正在成为检验年轻人智商的标尺,成为帮助年轻人提升地位的一步。第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博士来自美国以外。2019年,北美64.3%的人工智能博士是外国学生,比2018年增长了4.3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际学生中有81.8%留在了美国。这表明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底层研究和商业化方面仍然是主导力量。中国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发展,绝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加强与全球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正如我们之前介绍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美国精英阶层新的上升通道。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新精英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大有帮助。那些专业不是人工智能的人就一文不值吗?当然不是。虽然这本书《钟形曲线》指出了美国的一个残酷现实:当智力逐渐成为衡量精英的标准时,那些因为智力水平不在顶尖的人往往失去了被承认为精英的机会永久进步。但是这本书的理论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并没有那么大,而智力的差异在整体层面上与未来的成就有关,但不能证明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只是来自对智力的贡献,可能仅仅是因为智力高的人更容易被好大学认可,好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工作起点高更容易顺利发展将来。中国的发展其实可以作为佐证:高校扩招让更多的年轻人考上了好大学。虽然一开始很多人抱怨大学教育水平的下降,但从长远来看,恰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好大学。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造就了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进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在2018年的前哨大会上说过,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区别不是智商或情商,而是经验。很多成功人士,包括企业家、投资人,甚至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等,并不是因为聪明绝顶而成功,而是恰好进入了一个有成功机会的领域,早早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格拉德威尔的《异类》提到了著名的1955年现象。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众多成功的IT企业家都出生于1955年,他们的成长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的年轻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所以,你是不是人工智能专业的并不重要,能不能早日进入人工智能领域,早日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工作中,才是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阶段,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引入人工智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