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苹果、小米“软化”的尴尬:互联网服务收入来不及支撑互联网业务

时间:2023-03-20 23:00:31 科技观察

互联网业务,能否成为硬件销量下滑后手机厂商的救星?苹果的回答是肯定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苹果就频频释放出“向服务转型”的信号,甚至在今年的春季发布会上,更是全面抛开硬件,全力推介旗下的流媒体和金融服务。只是苹果的“软化”口号才喊了不到半年,现实就迎面而来。近日,历时八年的苹果AppStore反垄断案终于落下帷幕。苹果以5:4的投票结果败诉,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继续起诉AppStore的垄断行为。可能需要减少水垢。对于苹果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苹果在AppStore收取的佣金一直是苹果服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不少不满人士称为“苹果税”。据熟悉苹果的分析师估计,这部分收入约占苹果服务收入的35%。以2018年为例,总额约为150亿美元。这也是苹果目前增速最高的服务板块。根据SensorTower预估的报告,2023年AppStore营收有望达到960亿美元;按比例计算,苹果将从中赚取336亿美元,接近2018年的所有服务收入。如今,该收入的增长潜力受到质疑。反垄断案的败诉只是苹果AppStore问题的一部分。业内,由于对“苹果税”的不满,Netflix、Spotify等高流量应用从去年底开始关闭了苹果的支付渠道,将付费订阅转移至自有支付渠道,以绕过“苹果税”。如果实施效果良好,可能会引发更多应用效仿,进一步减少苹果的收入来源。苹果的服务转型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对这个明星巨头本身的关注,更在于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手机行业的“互联网模式”能否顺利运行,而且,在移动领域手机,市场进入饱和期后,手机巨头的未来或将“软”或“硬”。曾经“贯穿”的互联网模式“很多人问我小米是给腾讯估值还是苹果估值,我说我要腾讯拿苹果估值。”在小米上市前夕,雷军曾这样表态,在他的定义中,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一定位提出后,不断受到质疑。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小米的营收占比中,来自互联网的营收仅占9%,无法与硬件营收相提并论。定位虽与公司市值有关,但应根据财务状况判断;但是,如果单纯从商业模式来判断,小米自称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是盲目跟风。将时钟拨回10年前。成立之初,小米依靠安卓定制ROMMIUI系统软件获得了第一批种子用户。“MIUI、米聊和手机”是构成小米早期营收的第一批“三驾马车”。事实上,MIUI第一批内测时间是2010年8月,比第一代小米手机早了一年。这是时代成就的故事。智能手机诞生初期,安卓系统手机稳定性差,刷机成为很多手机爱好者的选择;定制ROM也成为了创业的风口。小米MIUI和魅族Flyme应运而生,成为国产ROM中的佼佼者。与今天的理解不同,当时的MIUI并不仅仅为小米手机提供服务,而是覆盖了市面上所有的品牌手机。在米游官方论坛,可以看到HTC、摩托罗拉、三星等主流品牌的专属页面,并为各主流机型提供专属ROM。定制ROM造就了小米和魅族,MIUI推出仅一年就收获了第一批100万用户。这两个品牌在推出早期两三代手机的时候,不仅因为价格低廉而吸引人,而且在“闪圈”中的人气很高,也有大量的“手机被MIUI吸引的发烧友”。成为最早的小米用户,呼应了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直到2016年,MIUI才被视为小米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MIUI和其他ROM的成功在科技行业迅速传播开来。2012年以来,腾讯、百度、阿里、盛大等龙头企业相继推出定制ROM,并将其视为“下一个手机金矿”。按照当时的设想,ROM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以百度为例,其ROM包括百度输入法、百度地图、百度云盘和搜索引擎,成为理想的引流入口。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也是ROM模式的信奉者。2013年,创业前夕,他在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餐厅请朱小木和三位准备聘用他的设计师吃饭。在没完没了的劝说中,他不断强调,小米创造了从ROM向手机过渡的商业模式。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找到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得到投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企业而言,充满想象力的互联网ROM,或者说系统软件,不仅具有提高手机流畅度的附加值,还意味着包括主题商店、推送广告、多媒体、预装软件、和付费下载。服务收入”。以小米的主题店为例,早在2014年,该品类的月营业额就可以达到数百万。据小米称,个人名设计师靠主题销售,月收入可达7万至8万元。另外除了安卓手机,苹果自2012年起也将服务项目纳入财报的营收类别,约占当年营收的10%。据苹果资深分析师PhilipElmer-DeWitt测算,截至目前,其中服务收入中,多媒体收入和AppStore佣金收入占一半以上,合计每年接近200亿美元。与硬件相比,互联网收入的利润率更具吸引力。雷军在强调移动利润率时手机硬件不应超过5%,他把利润来源寄托在互联网服务上,利润率超过40%,在最近的财报中,互联网服务占约10%的收入,贡献了小米近50%的毛利率;即使是硬件利润行业龙头的苹果,其服务毛利率也高于iPhone产品。高出20个百分点。“互联网营收”成为手机硬件厂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在硬件增长遇到瓶颈的情况下。从去年开始,苹果就不断强调服务将是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先后推出了多项互联网服务。2019年3月的新品发布季,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虽然苹果在发布会前几天在官网更新了iPadAir等多款新品,但发布会现场却只字未提硬件。召开了正式会议。而且,所有的宣传都给了AppleNews+、AppleCard、AppleArcade、AppleTV+,堪称“苹果软化”。有分析人士肯定了向服务转型的想法。一直看好苹果的美国投行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甚至表示,明年苹果服务业务的年收入将达到500亿美元,因为服务是苹果的关键未来增长,因此苹果的市值前景将为1.5万亿美元。苹果的选择也不例外。早在2015年,小米5因供应链问题出现出货危机时,小米就将“变现”的压力转移到了MIUI身上。据小米员工介绍,当时,每一个MIUI产品经理都要背负变现的重担。2015年8月和2016年6月发布的两个MIUI版本,统称为ADUI,意思是这是一个“广告系统”,而不是用户交互系统。另一家希望用软件拯救硬件的公司是魅族。多位魅族员工透露,在魅族进入出货量断崖式下滑后,Flyme部门承担了盈利的主要任务。在整个系统中,“每个可以放广告的地方,甚至是日历、笔记本等,也都放了广告。”2016年,让小米渡过难关的不是MIUI广告,而是雷军对供应链体系的重新调整;而Flyme在增加现金流压力后也不被看好。先是用户批评“Flyme变了”,很快此后,Flyme团队发生重大变动,一年内离职过半,魅族员工解释称,作为手机ROM,Flyme的用户数量取决于魅族手机的销量。手机持续下滑,Flyme活跃用户数跌至不足3000万。能在这个用户群上使用的产品越来越好。分布有限,“甚至还不如一个比较大的App”。MIUI也面临增长瓶颈。据简智研究院测算,2015年,小米在中国实现了110-1.2亿台月活跃MIUI手机设备。此后,这个数字一直没有增长d显着增加,广告对单个用户的价值也增加了。已经放缓。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手机上的互联网服务最终将受到硬件尺寸的限制。在第三方ROM兴起的“刷机时代”,业界一度认为ROM的发展可以超越手机硬件。比如,即使小米的手机用户只有1000万,MIUI的用户数量也能达到1500万、2000万甚至更多。许多。然而,“刷机”对用户能力的高门槛要求,注定了ROM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随着Android系统和手机自带ROM的成熟,这一品类注定要退出市场。2015年和2016年,乐蛙、百度云等领先的第三方ROM陆续上线,MIUI逐渐停止适配其他品牌。现在米友社区只有支持小米手机的ROM包。如果说小米、魅族代表的是用户数量少导致互联网业务发展受阻,那么苹果AppStore遭遇的反垄断体验则代表了互联网发展在用户数量充足之后的又一困境。当然,如果苹果的销量继续下滑,也有可能进入之前的困境。近两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停滞和缓慢下滑,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将收入和利润寄托在软件服务上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种种迹象表明,“软化”之路并不平坦。上市之初,定位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曾将营收三驾马车定义为“硬件+新零售+互联网”,但时隔半年,其重点战略已转变为“手机”+智能物联网”。增长引擎依赖于物联网中包含的各种硬件。据华尔街洞察旗下简智研究院测算,近期MIUI月活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小米电视出货量的增长。与“软化”策略相对的是,在手机市场竞争的另一端,硬件“黑科技”正在成为近来主流竞争的对象。芯片、屏下指纹、拍照、人脸识别等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迭代,成为手机。竞争核心能力。不仅是华为的海思芯片进入了成熟阶段,就连过去以高价低配置着称的OPPO、VIVO也纷纷抢先推出TOF、屏下指纹、10倍变焦等亮点技术过去两年。时至今日,在选择了“软化”和“硬化”两条路径的手机厂商中,究竟谁会是赢家,还很难判断。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在IDC对2019年Q1出货量的统计中,在整体市场萎缩6.6%的情况下,华为逆势而上,同比增长50.3%,而苹果则下滑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