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防御与零信任应用对比与发展融合简析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等安全设备,构建边界安全防御体系。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物理边界的网络安全防控模式正在逐渐瓦解。面对内外网络安全威胁变化、网络边界泛化和模糊的新形势,以零信任架构为代表的创新安全防护理念应运而生。但在实际建设中,企业网络安全团队往往有多种创新的安全框架可供选择,这就需要结合企业整体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模型和建设框架。同一企业可以同时应用多种安全手段,如纵深防御、零信任等。什么是纵深防御?纵深防御一词本身来源于军事领域,是指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地缘优势,设置多道军事防线。在网络安全领域,纵深防御代表了一种更加系统化、主动化的防护策略。需要合理利用各种安全技术的能力和特点,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安全防护能力体系。满足企业安全工作对深度、均衡、反漏洞等方面的各种需求。深度防御策略需要安全工具和机制的组合。如果一个安全工具出现故障或被攻击者绕过,其他正确配置的工具会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目前,纵深防御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原因有两个:多管齐下的分层安全方法有助于确保防止人为错误配置安全工具。如果没有适当的纵深防御策略,漏洞和错误配置可能会为攻击者轻松渗透网络打开大门。纵深防御零信任安全的技术体系是什么?零信任安全是一种在纵深防御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安全控制原则的创新安全防护模型。零信任的目标是永远不信任访问公司网络中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并与之交互的任何人或机器。零信任使用最小特权原则确保只有连接到网络的正确设备和用户以及公共和私有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才能传输和接收数据。构建零信任的关键步骤构建零信任安全需要网络团队和安全团队的合作,需要以下关键步骤:通过身份和访问管理技术识别试图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和设备。部署具有微分段功能的下一代防火墙系统,为应用程序、文件和服务访问建立访问控制机制。构建安全运营能力,使用自动化网络检测和响应技术持续监控网络和设备行为。评估远程访问以确保适当的安全性和身份验证。应用价值分析零信任的价值体现在“从不信任,验证一切”。使用零信任,用户必须不断地证明他们拥有适当的权限,从初始登录到登录后。这意味着即使攻击者渗透系统,也不一定会造成任何损害或泄露数据。虽然零信任听起来像是在限制用户,但它可以通过单点登录等工具改善用户体验,并减少对密码管理不善的担忧。与零信任相比,纵深防御的最大价值在于,如果一层分层安全失效,安全架构中的其他层会保护关键数据免受攻击。分层防御还可以减慢攻击者的速度,增加攻击者被安全机制或安全团队发现的可能性。很多人会简单的把纵深防御理解为分层安全(Layeredsecurity),因为它们有很多相似点和联系。纵深防御基础设施需要针对攻击的分层安全功能,但这并不是纵深防御的全部。纵深防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需要确定组织将如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攻击,以及事件的报告和追溯机制。纵深防御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多层次安全工具,还需要一套相应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策略。应用挑战分析纵深防御系统的实施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不是简单的交钥匙工程。它代表了一个整体的安全概念,需要一个持续的操作系统来支持它。实施纵深防御的主要挑战是攻击格局每天都在变化。昨天使用的技术可能不再流行,今天使用的新攻击技术可能轻松绕过多重安全防御。实施纵深防御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有效整合各层级的安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协作的顺畅,也可能减慢威胁检测的速度。纵深防御有多个层次,这也意味着安全团队的管理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虽然“零信任”安全架构可以更好地抵御横向攻击,保护核心数据和系统,但全面实施“零信任”安全架构难度大、成本高,甚至可能影响业务高峰期的系统访问性能。与纵深防御一样,管理和运营零信任安全系统也很复杂,尤其是在实施阶段。组织越大,保护系统应用程序所需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就越多。零信任安全的另一个普遍挑战是需要更多的运营团队来支持,甚至需要使用第三方托管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分析如果只关注纵深防御和零信任策略的主要目标,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两个独立的网络安全架构模型。实际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相互融合发展。例如,虽然整体纵深防御策略还包含了一些超出零信任架构的其他安全保护系统和数据保护功能,但零信任原则可以融入整体纵深防御策略中。纵深防御在很多方面都符合零信任安全理念。零信任架构认为,网络上的任何用户或设备都应该不断受到质疑和监控,以确保访问行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个概念需要纵深防御基础设施的支持和保护。重要的一点是组织现有的安全工具和策略可以有效控制各种IT设备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纵深防御的构建理念也可以融入到零信任安全部署环境中。例如,安全管理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严格锁定用户账号,确保他们只有特定应用和服务的运行权限。此外,管理员可以创建逻辑上隔离的安全区域,以限制用户访问他们未获授权的网络部分。如果用户账号受到威胁,不仅可以限制该账号的访问权限,还可以对其所在的安全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