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简析可穿戴第一股Fitbit突破40亿美元

时间:2024-05-22 12:30:45 科技赋能

开盘暴涨50%! Fitbit成功登陆纽交所,融资7.3亿美元,股票代码FIT,成为可穿戴设备第一股。

该公司开盘价为 30.40 美元,较 20 美元的 IPO 价格上涨 50%。

如果按每股20美元计算,Fitbit的市值已超过40亿美元。

这也将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美国上市科技公司。

Fitbit于1999年在旧金山成立,是可穿戴设备的先驱和推动者。

他们的健康智能手环可以测量用户的步数、距离、卡路里消耗和睡眠状态。

Fitbi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S-1招股说明书称,该公司的平台整合了健康运动设备、软件和服务,通过数据、激励和指导帮助用户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今年以来,Fitbit推出了Tracker、Ultra、One、Zip、Flex、Force、Charge、Charge HR、Surge和智能秤Aria等系列产品,价格从6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

经过七年的发展,Fitbit始终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领导者,并持续普及新的生活方式。

Fitbit对于可穿戴行业的意义还在于开拓市场,带动Jawbone、Withings、小米手环等后来者不断进入这一领域,推出更多样化、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

可穿戴市场是目前增长最快的领域。

IDC的同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同比翻倍,全年销量预计将继续从1万台增长至1.44亿台。

小米手环背后的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告诉新浪科技,“Fitbit开辟了可穿戴行业,让智能手环被消费者广泛了解和接受。

(他们的推出)对行业来说也是利好。

”先发者的商业成功与之前推出的运动相机GoPro类似。

随着可穿戴市场的快速增长,Fitbit作为先行者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市场研究公司NDP的数据显示,Fitbit累计销量已达1万件产品;去年它占据了68%的市场份额。

Fitbit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开拓市场的先发优势,还得益于其涵盖高、中、低端产品的多元化产品,以及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全面的设备支持。

其销售网络包括全球50多个国家的45,000家零售店和在线渠道。

在美国的超市和邮局甚至都可以找到它。

Fitbit 产品可以与多个移动设备同步。

过去三年,Fitbit营收分别为1万美元、2.71亿美元和7.45亿美元,销量分别为1万件、1万件和1万件。

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两倍,从1.09亿美元飙升至3.36亿美元,销量从1万件增至1万件。

每年的第四季度通常是销售旺季,销售额可能占全年的40%以上。

依靠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在其他竞争对手还在亏损的情况下,Fitbit率先实现了财务健康,上市条件成熟。

该公司去年首次扭亏为盈,录得利润1.32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净利润1万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亿美元,估值达到30亿美元。

活跃用户数量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而增长。

过去三年来,Fitbit 的活跃用户从 60 万飙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 1 万。

根据IDC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Fitbit占据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的34%。

越来越多的名人和普通消费者开始习惯健康可穿戴设备的生活方式。

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公共场合佩戴 Fitbit 手环。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尽管Fitbit在可穿戴市场占据明显的先发优势,但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和成熟,Garmin、三星、Jawbone、微软等强劲竞争对手相继进入,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竞争压力。

事实上,Fitbit的市场份额正在明显下降,从之前的6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30%以上,并且未来可能会继续下降。

专利诉讼之战是市场陷入红海的迹象之一。

就在Fitbit提交上市后,其竞争对手Jawbone接连发起两起诉讼:诉讼称Fitbit不仅恶意挖角Jawbone了解重要专利的技术人员,还侵犯了Jawbone智能手环健康追踪应用的相关专利。

Jawbone 目前的市场份额为 4.4%。

Jawbone 因此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禁止在美国销售 Fitbit 产品。

这场诉讼更像是苹果和三星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战。

虽然Fitbit被彻底封杀的可能性不大,但市场进入红海后,他们的产品未来将面临更多的相关纠纷和非贸易竞争。

除了同类产品的竞争,智能手表也因健康追踪功能部分重叠,给智能手环市场带来下行压力。

尽管智能手表市场尚未真正普及,但Apple Watch的出现引发了明显的购买热潮,预计今年销量将达到10,000-10,000台。

智能手环是否会成为被智能手表摧毁的领域,Fitbit一直笼罩在这样的阴影之下。

对于大多数买家来说,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与Fitbit相比,苹果无疑占据着巨大的品牌和平台优势。

连奥巴马都知道Apple Watch可以用来健身。

如果苹果真的带动智能手表打开市场,以Fitbit为代表的纯健康智能手环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来自中国制造商低价的影响。

更现实的竞争影响来自于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中国厂商的低价产品。

Mi Band 的售价约为 15 美元,只是 Fitbit 和 Jawbone 等产品价格的一小部分。

智能手环的购买者大多是低收入的年轻人,价格是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

CEA调查显示,43%的健康可穿戴设备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其中大多数年龄在35岁以下。

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手环销量达到1万只,占据25%的市场份额。

成立不到一年就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对于小米来说,相比专利问题复杂的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是美国市场最有优势的产品。

随着小米手环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Fitbit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提到小米手环的价格优势,黄汪告诉新浪科技,“通过中国市场的实践,我们认为靠销售硬件产品获取高毛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小米手环不仅能做到低成本,而实现高品质和更丰富的功能也是小米手环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他解释说,小米手环之所以愿意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出售,是希望通过硬件来获取用户,并在未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从更多的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

“华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商业模式与Fitbit完全不同。

”听起来这和小米手机原来的解释一模一样。

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硬件领域的制造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中国深圳。

就连美国的智能手环制造商也是“加州设计、中国制造”。

与国内手机厂商类似,中国硬件厂商也具有明显的供应链整合优势。

而且,与智能手机涉及的复杂专利问题相比,中国智能手环走向全球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也是小米在美国主打手环的重要原因。

为了追求上市后的增长,Fitbit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计划将融资所得资金用于营运资金、研发、收购、销售和营销。

显然,上市后的Fitbit将拥有更强的实力来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整体市场的不断扩大,Fitbit的销售额和收入应该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分析师此前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将达到 10,000 台。

但该公司已将新的增长突破点放在了企业医疗领域。

Fitbit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随着医疗费用持续上涨,雇主将寻求更多手段来确保员工的健康。

Fitbit预计企业将继续增加员工的医疗和健康福利,并增加与企业的健康合作以从中获利。

企业用户订单是FItbit的重要业务,目前贡献了其收入的近10%。

市场研究公司IBISWorld预测,美国企业福利行业将从去年的74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亿美元。

作为智能手环的先驱,Fitbit的上市代表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步成熟,已得到华尔街的认可。

但上市并不意味着Fitbit的未来一片光明。

面对中国厂商低价的冲击、Apple Watch的下行压力以及同行的激烈竞争,智能手环市场似乎正在重蹈智能手机的覆辙。

Fitbit能否继续引领行业,需要更多的是技术创新而不是业务扩张。

在上市过程中,Fitbit多次被市场与黑莓进行比较,它是苹果iPhone普及之前的黑莓。

Fitbit首席财务官比尔·泽雷拉(Bill Zerella)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重蹈黑莓的覆辙,该公司必须更加注重创新。

“为了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必须大胆并不断引入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