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简析可穿戴设备市场繁荣的三大前提

时间:2024-05-22 10:29:04 科技赋能

——29日,百度与公司同日推出各自的可穿戴设备。

百度网站显示,两款百度云可穿戴设备咕咚手环和inWatch已上线,首款新型可穿戴设备“儿童守护者”手环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

说起“可穿戴设备”,首先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可穿戴技术”的概念,可用于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到人体内。

该服装可以支持手势、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

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可穿戴设备无疑是谷歌推出的Google Glass。

该产品集语音控制、导航、拍照和视频聊天功能于一体,科技感和未来感十足。

另一款是三星推出的Galaxy Gear。

该设备配备 1.63 英寸 AMOLED 显示屏、蓝牙和摄像头。

与此同时,苹果的iWatch也备受关注,有媒体猜测iWatch将于2020年推出。

可穿戴设备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有分析称,今年年底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是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万台的8倍多。

现在是一个科技拥抱体验的时代。

可穿戴设备植根于物联网,其产品范围从智能设备到健康和行为传感器。

有专家预测,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普及,几年后人均每天使用可穿戴设备将达到10个。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每个人身上佩戴十几件高科技装备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用户体验的好坏将对产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也有人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前景表示担忧。

第一点是实际的电池寿命。

第二点是可穿戴设备目前还没有杀手级应用。

第三点就是价格太高,性价比太高。

比如现在的谷歌眼镜的电池不能坚持一天,交互主要依靠语音交互。

当您无法说话时,此功能将无法使用。

事实上,比上述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和隐私问题。

根据相关技术的设计,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用户的言语、行为、表情,甚至一些身体指标都可能被记录下来。

有学者指出,如果未来智能设备无处不在,对话双方都会担心自己的通话被录音作为证据。

这并非毫无根据的担忧。

事实上,一些商家已经张贴了“禁止使用谷歌眼镜”的标志,比如咖啡店或电影院。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政策的完善和标准的制定。

此外,面部识别技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可能成为变态跟踪者的武器。

当然,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类似的麻烦,就像很多人批评微信、陌陌一样。

但在隐私泄露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应该对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判断。

就在本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4G产业化的专门通知,其中提到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

百度等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进步值得肯定,我们也期待更多优秀的企业参与进来;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繁荣必须保证三个前提:用户体验水平、隐私保护能力、配套政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