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5月27日报道:5月17日是国际电信日。工信部在这一天发布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备受业界关注的“虚拟运营商”即将拉开序幕。但是,在老季看来,我们的“虚拟运营商”并不是国外严格意义上的“虚拟运营商”。国外很多虚拟运营商,比如法国的NEUF,不仅向基础运营商批发号码,还租用带宽,也有自己独立的计费和用户管理系统,有自己独立的业务平台。也就是说,除了缺乏基础电信网络外,还有一些基础运营商和一些虚拟运营商。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资格呢?老冀研究了工信部的规定,必须是内地的民营企业,不包括前段所说的国有企业。确实,移动运营商的国企已经有3家了,其他行业的国企不要再添乱了。鉴于国内很多互联网和IT企业已经在境外上市,且外资占比较大,申请这个资质是否存在问题?老冀认为问题不大,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采用的是VIE结构,国内的经营主体都是内资企业,完全符合条件。如何获得这个资格?通知称,申请企业直接向三大运营商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合同,报工信部备案。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每个运营商至少签订两份合同,因此可能有六家公司有资格转售。不过,据老冀了解,已经有近60家企业与运营商进行了谈判,能谈成多少还不好说。据估计,能够获得转售资质的企业应该不止6家。回家。即便如此,僧多肉少。谁有兴趣?哪些公司对这种转售资格感兴趣?老冀发现,主要有几类:一是国美、苏宁、京东、阿里、天银、迪信通等大型零售商。过去一直在卖手机,帮运营商卖手机号;另一类是IT厂商,他们往往在某些细分市场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比如联想集团、263、龙马信息、信维通信、用友等。据老纪与参与谈判的相关人士交流,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司的业绩越差,对这个资格就越感兴趣,甚至在内部声称要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它。一开始,老冀还不是很理解,但看到最近部分公司的股票连续涨停,才松了口气。不过,老冀还是觉得,这些公司不应该整天忙着炒股,应该先把主业做好。互联网三大BAT巨头对这个资格更加谨慎。阿里相对比较活跃,因为移动转售业务可以结合阿里的云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百度听说了,就去打听了,不过因为百度的手机客户端产品现在做的还不够好,抢流量入口的事情比较多,老纪估计百度不会因为这件事这么着急。腾讯比较特别。因为微信已经对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腾讯应该不会无聊去申请这个资格。如果腾讯要解决移动互联网流量瓶颈,可以直接与运营商协商包含微信的手机套餐,就像与香港运营商电盈一样。如果运营商不愿意合作,也可以找获得此资质的公司合作。因此,老冀认为腾讯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三大运营商喜欢什么?从另一个角度看,什么样的虚拟运营商对三大运营商更有利?老冀注意到,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靖谦不久前表示,对虚拟运营商地位感兴趣的是需要垂直优化的服务商,而不是互联网信息服务商。这里的言外之意其实非常明显:只有那些能够为三大运营商带来新价值的虚拟运营商,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如果虚拟运营商只是从三大运营商那里低价批发号码资源,再以略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其实对三大运营商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他们不仅抢三大运营商商户客户的号码资源,破坏其定价体系。相反,那些拥有庞大企业客户资源的公司,如联想、信维、用友(我们暂且称之为“企业级虚拟运营商”),应该能够为三大运营商带来更多的价值。首先,可以帮助运营商进入自己不擅长的政企市场;第二,这些政企客户很多都有自己的内网,有通过同一个号码“连接”内网和外网的需求,而这些企业级虚拟运营商更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第三,这些政企客户的ARPU远高于普通消费者,三大运营商可以通过与企业级虚拟运营商合作赚到更多的钱。不过,老冀觉得,三大运营商在选择第一批合作伙伴时,不应该选择企业级虚拟运营商。原因很简单。企业级虚拟运营商一旦获得转售资质,为政企客户提供的价值就会更高,也就越能将这些政企客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意味着,三大运营商未来将进一步被边缘化。因此,老冀预测,第一批拿到转售资质的企业,应该是那些已经在帮助三大运营商卖号的大型零售商。这一预测是否正确,要到今年年底才能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