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被视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等政策相继出台,对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战略部署,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在日前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展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多年来发展的诸多成果和特点。《报告》表明,即使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贡献全球40%左右的份额,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机器人消费第一大国地位。同时,预计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具体来说,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突出,智能机器人的拓展步伐加快。2016-2021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持续提速,年均增速约11.5%,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44.9亿美元,工业机器人125.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65.7亿美元。智能服务机器人不断崛起,有望成为行业持续增长的又一细分领域。二是机器人区域产业发展各具优势,资源互补助力发展。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现象,形成了六大集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市场成熟度、人才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差异,各地区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优势互补。例如,珠三角地区应用市场相对成熟,京津冀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东北地区龙头企业表现强劲,中部地区重点引进外溢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后开发潜力巨大。三是特色园区和骨干企业开始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产业向集聚发展。目前,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和特色小镇越来越多。通过政企合作、强强联合,推动产业向集聚发展,已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一是应用场景逐步向新兴领域延伸。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为例,其领域逐渐从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装备、智能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转移。与此同时,全球机器人企业的解决方案也逐渐从传统的汽车、3C装备制造向新兴领域和行业拓展,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生产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加速了“机器换人”的进程。二是在多元应用催生的细分市场上出现了巨头公司。目前,新兴领域的细分市场逐渐涌现出一批业务水平高、行业实用、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他们凭借专业化、优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产品线和供应体系,并迅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最后,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双创提速。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更多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一些具备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开始与政府及国内外企业合作,推进服务建设技术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平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趋势逐渐显现。5G、工业互联网等智能技术与机器人融合发展应用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