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瘦身”其实,手机市场下滑并不是第一次。近两三年,手机行业一直处于低谷状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智能手机用户已经饱和。当前的智能手机行业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爆发和疲软三种状态。200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亿部。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取代功能机,尤其是2010-2011年,出货量增速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渗透率从2009年的15%快速提升至2014年的66%。其中,2013年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机。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96%,基本实现“人人有手机”的覆盖。其次,智能手机更新缓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能手机行业似乎人才流失。如今的智能手机厂商,虽然每年仍有大量新机推出,但基本上都是在前期的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就连被誉为手机界标杆的iPhone,也失去了曾经“颠覆世界”的创意。同时,随着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换机周期延长,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较为疲软。虽然,5G智能手机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手机销量。但受疫情、5G技术对消费者影响不明显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因5G而出现明显增长。如何拉动市场需求,扩大销量,是今年手机品牌的首要目标。“今年以来,市场上不少机型在配置、功能等方面的创新升级有所减弱,但不少安卓厂商进军高端市场的步伐却在不断加快。因此,短期内竞争激烈国内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是产品之争,但也是品牌形象之争。IDC中国研究经理王曦说。对于手机品牌来说,如今的手机市场继续向头部集中。根据IDC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5名占据了82.9%的市场份额。因此,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仍然是各品牌增加现有用户粘性、吸引其他品牌用户的必要手段。由于智能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维修创新不再是用户换机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各大手机厂商需要根据用户反馈优化产品,以增强用户粘性,同时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不再只是一个电子产品,而是一个具有社交能力和社交圈子的产品。ZDC调查数据显示,摄像头、外观设计、处理器、屏幕显示、充电续航等因素是用户在购买新机时最关注的指标,而这些指标显然是过程中的“面子”指标与消费者进行社交。在技??术迭代没有明显方向之前,手机厂商应该利用好手机的社交属性来挑逗用户的消费欲望。至少,它可以起到拉动需求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