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应该立足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相关企业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提醒我们,防止科技这把“双刃剑”产生反噬,与发挥科技的威力同样重要。一家专注于安全领域的公司未能杜绝自身的安全漏洞。近日,这家承接多地人脸识别系统建设的公司,被曝出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可获取超过250万人的数据,680万条数据疑似被泄露,包括证件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和图像拍摄地点等,都给人们的个人生活增添了隐??忧和财产安全。据专家分析,此次事件主要涉及公司内部的一个数据库。由于数据库没有访问限制,直接在公网上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个未经授权访问的漏洞访问它。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还动态记录了大量的个人位置信息。记录个人证件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动态记录个人位置信息,本公司研发的技术先进。将这项技术用于公共安全,例如追踪凶杀案嫌疑人,将有益于公共利益。然而,当通过“人在做,云在看”的先进技术所收集的个人数据信息缺乏一层安全防护时,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技术的先进性成正比??。安全技术对公共安全构成风险。如今,随着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人群分析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个人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轨迹可以被互联网的“云”如实记录下来。过去人们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变成了“人在做,云在看”,道理是一样的——“要人不知,除非你不能自己做。”与虚无缥缈的《天在看》相比,《云在看》真实而感性,对人的提醒作用更大。技术进步应立足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既然有了动态记录个人位置信息的技术,就应该朝着增加公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方向发展。但相关企业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提醒我们,防止技术这把“双刃剑”反噬与发挥技术的威力同样重要。这家遭受大规模数据泄露的公司,在防范技术安全漏洞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的数据库没有密码保护,为网络黑客窃取数据库内容提供了极大便利。技术先进的企业存在低级技术漏洞,导致收集的个人隐私信息“裸奔”。问题在于公司不重视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相关企业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漠视,不仅表现在个案上,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尽管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确立了“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网络运营者“对所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但近年来大个人隐私信息大规模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内鬼”所为。堵住“人在做,云在看”的技术安全漏洞,首先要堵住相关企业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的漏洞。只有坚决破除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没什么大不了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到个人隐私信息的“隐匿”和“私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