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备份,简称容灾,指容灾。通俗地说,就是指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事故发生后,需要保护客户的数据不丢失,保持业务正常运转。这有点类似于保险。保险不能保证安全,但可以解决事故发生后的一些必要问题。在网络安全领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走在了前列,但它们也无法在失效时阻止相关的潜在威胁。备灾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容灾发展到现在,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层面的备份,还有一些业务连续性相关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容灾策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应对事故的时间,还可以大规模减少业务终端造成的损失,提升用户体验。从IT角度来看,容灾主要包括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数据级容灾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定时备份、每晚备份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备份。另一种更高级的灾难恢复方法是连续数据复制和实时同步。应用级容灾是指在数据层面保证应用相关流程服务的连续性,包括本地和异地应用级容灾,保证生产端出现故障时,备份端应用能够快速接管。IT系统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问题、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以及与灾难相关的问题都是灾难恢复中需要处理的领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数据和整个系统的完整性。比如电脑感染了勒索病毒,文件被勒索病毒加密了,怎么办?我应该付钱吗?如果我付款,数据仍然无法恢复?这一切潜在的威胁,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落下。一旦发生,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强大的分布式网络存储架构,支持跨区域数据自动备份和多服务器节点的容灾保护。首先是文件实时同步,可以将最新的数据同步到云端。这样即使服务器出现问题,也可以在云端找回文件。二是业务连续性。业务连续性是一种比实时数据同步要求更高的容??灾模式。即使发生故障,也不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当某台服务器出现问题时,可以立即连接备份服务器继续正常工作。再者,就是云容灾。云容灾不仅仅是容灾,还包括业务上云、上云备份恢复、上云高可用。云在本地作为传统的生产中心,定位为一些业务的非敏感备份和容灾,比如外部可查询的数据、网站等都可以放在云端。如果本地服务器损坏,云端数据也可以恢复到任意时间点。保护数据安全,应该做全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保护,还要有相应的容灾措施。从数据层面和应用层面都提供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真正为企业的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