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告别碎片化、低效的整体自动化崛起,自动化架构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时间:2023-03-19 21:46:19 科技观察

受疫情、经济下行、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自动化成为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许多组织已将人工智能、RPA和低代码等技术引入其运营中,以优化业务流程并实现效率和成本降低。不负众望,在各项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自动化也展现出更高的增效降本潜力。根据Gartner的一份报告,近“80%”的“BPM”用户认为超自动化技术在其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报告预测,到2024年,通过将超自动化技术(Hyperautomation)与重新设计的运营流程相结合,企业将降低运营成本30%。事实上,如果对比UiPath定义的全面自动化,当企业运营的所有流程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时,超自动化给企业带来的降本增效绝非只有30%。因为自动化战略可以使企业前中后台的业务流程重塑不断推进,直至实现全自动化。随着超自动化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接受,无论是RPA厂商、智能自动化厂商,还是专注于智能流程的厂商,都在向超自动化方向发展。作为一种技术集合和自动化方法论,超自动化旨在帮助组织以更简单的方式实现基于自动化的数字化转型。关键是简单和全面,而这背后的原因是许多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对碎片化的自动化技术感到沮丧。在碎片化的自动化技术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的情况下,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自然而然会融合更多的技术,更加一体化的技术架构和自动化方法论出现。这种方法在Gartner称为超级自动化,在Forrester称为自动化结构。相信很多人已经对超自动化有了很好的了解,但是对自动化架构还是很陌生。毕竟国内网上对这个概念的介绍真的很少。那么,什么是自动化架构?能给组织带来什么?它应该如何构建?在这篇文章中,王继伟频道将谈谈Forrester定义的自动化架构。什么是自动化架构?自动化架构即Automation‖fabric,也可译为自动化结构。它来自Forrester于2021年6月发布的名为《自动化是数字业务的新结构》的最佳实践报告。据Forrester称,大流行后的行业趋势指向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例如“RPA、DPA、Integration”(iPaaS)、低代码软件、机器学习、对话式AI、分析和过程智能。随着这些技术的重叠和交叉,当今多样化的自动化选项已经开始共同发展并汇聚成一个广泛的组织:一个位于应用程序层之上的架构。这种被称为自动化架构的架构将数字工作者和AI代理(例如聊天机器人)与流程和数据工作流以及基于事件和以集成为中心的编排相结合。在报告中,Forrester将自动化架构定义为一个整体的业务自动化系统,它集成了多个相邻和互补的自动化技术、流程架构、组织行为和合作伙伴共同创新模型,以支持以人为中心的自动化和自主业务目标。因此,自动化架构是指一种系统的、企业范围的自动化方法,其中多种技术完全集成到一个有凝聚力的系统中。它将流程自动化与“IT”基础设施自动化相结合,以连接流程并协调整个企业的工作。目标不仅是降低实施自动化的复杂性,而且还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因此离建立自主企业又近了一步。自动化架构与超级自动化非常相似,两者都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完善的智能自动化技术,但与超级自动化略有不同的是对组织的影响。超自动化,通过端到端的自动化技术驱动组织进行基于业务流程优化的数字化转型。自动化架构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组织层次。通过这种自动化架构,可以确保企业高效地应用自动化来驱动数字化转型,更加关注企业的组织层面。同时,自动化架构并不是市场上现成的产品。自动化架构包括20多项技术,目前的超自动化平台无法一站式解决。组织可以购买形成自动化结构所需的技术,以灵活地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自动化架构出现的背后自动化正在成为组织多层次转型的驱动力,这已成为业界共识。自动化实施的现实情况是,以零碎的方式实施的自动化技术会产生比它解决的问题更多的问题。大多数组织中的业务流程与实际实施的流程自动化程度脱节。它还将以成本为中心的战术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目标脱节,并可能通过自动化进一步阻碍组织更广泛的数字化愿景。根据Forrester报告,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许多组织至少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自动化孤岛导致可能性近视。自动化程序是交叉的,每个程序都存在于自己的筒仓中。例如,财务团队可能使用“RPA”,而“IT”团队支持低代码或人工智能,而联络中心则涉足聊天机器人。不同技术计划之间的自动化孤岛阻碍了团队在这些融合技术之间进行协同。其次,过度依赖单一的自动化技术会导致效果不佳。过度使用给定的自动化技术,而不考虑它是否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法。单一技术可能会使组织在没有整体自动化治理方法的情况下运作,自动化架构师对技术的关注加剧了这种情况。第三,战术自动化方法会产生技术债务。战术自动化通常可以暂时弥补低效率,让“CIO”和“CFO”推迟现代化投资。战术方法只会使低效的遗留流程和应用程序中断。如果在没有强有力的治理的情况下允许流程激增,自动化最终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这造成了短期的不可预测性,并造成了阻碍以后转型的长期技术债务。在技??术持续投入与自动化效率不尽如人意的长期矛盾下,自动化架构等方法论的出现顺理成章。在企业技术领域,应用程序是构建所有流程的核心。随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低代码工具、本地集成平台(iPaaS)、流程智能、聊天机器人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蓬勃发展,范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流程开发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应用程序和交付。多种自动化技术的共同进化和融合导致了位于应用层之上的广泛编织或“结构”。这种结构允许基于事件、以集成为中心的编排——将数字工作者或AI虚拟代理与流程和数据工作流相结合,演变成数字化转型的高级平台。简而言之,自动化架构构成了上层建筑,公司可以在其上重新思考其产品、服务、运营和商业模式,拉近员工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并为数字化差异化创造机会。自动化架构能给组织带来什么?根据Forrester报告,自动化架构正在结合多种技术,以降低底层应用程序和流程环境的复杂性,促进工作并赋予员工权力。同时,自动化架构还能够协调人机交互??。AI能力被注入到架构中,为新的参与形式提供了机会,这种架构的可扩展性也可以支持未来的技术引入和场景应用。从数据应用的角度来看,数据的可用性和有用性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企业和用户现在可以获得可用于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数据。打通所有数据源和类型,创建一条安全合法的数据路径,贯穿整个业务,是自动化架构的基本结构。因此,自动化架构可帮助组织以更快的速度轻松访问、保护和实施数据,从而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自动化架构可以从数据集成、系统合规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加速组织的业务流程。在数据集成方面,它通过对所有数据的单一访问点确保可靠的信息,允许个人访问其部门之外的信息。在合规系统方面,它能够跨越具有安全要求的多个司法管辖区的信息通道,自动化架构以分配策略执行,并使数据无论来源如何都能轻松安全地访问。在数据安全方面,所有数据,无论是在云端、混合系统还是遗留系统中,都可以在自动化架构的保护下使用,从而提高效率和运营,并最终改善整体客户体验。以上三点都可以看作是自动化架构带来的商业利益。总体而言,采用自动化架构的组织可以在战略和战术上适应自动化,并使用更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来确保自动化的最大实施。因此,在这样的组织中,自动化可以更纯粹、更深入地实施。自动化基因渗透到组织业务流程的每一个单元,自动化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业务运营中。最终,当大量的组织使用自动化架构来构建自己的自治组织时,各种收益自然会更高。随着自动化架构的深入应用,将帮助组织进一步提高员工生产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据洞察力,带来更卓越的客户体验。后记:如何创建自动化架构对于如何构建成功的自动化架构,Forrester报告给了组织五点建议:1.数字领域的CEO和负责人必须接受并推动自动化成为“战略举措”。设定一个大胆的目标来实现自动化驱动的转型。擅长自动化的企业会淘汰不擅长自动化的竞争对手。2.整合不同的自动化计划,而不是将这些技术保留在各自的孤岛中。将RPA、低代码、API、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等多种自动化技能集成并统一到一个通用框架中。3.使用平衡计分卡管理自动化并提供对其真正影响的可见性。4.让业务用户引领自动化思维,让他们构建和支持自动化。5.优先考虑用户和客户体验。自动化设计往往得不到用户体验或客户体验的支持,这使得员工和客户的自动化交互体验不一致,因此组织需要将客户入职地图等客户体验工具作为自动化工具包的核心部分。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自动化架构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组织如何构建自动化架构,其最终目标都与超自动化相同,即通过一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构建完全自动化的自治企业。这意味着大多数组织在自动化建设上将不再也不会局限于简单的流程自动化。每个人都将转向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将流程自动化与“IT”基础设施自动化相结合,从而使多种技术的集成能够形成一个完全内聚的系统。这也是自动化架构和超级自动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