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元宇宙”下的VR-AR人才热潮:薪酬倒挂,大公司抢人,马太效应加剧

时间:2023-03-19 01:54:17 科技观察

金三银四,跳槽黄金时代(加薪)每年。不过,与往年热闹的局面不同,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受到诸多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加上内部业务发展放缓,裁员消息接连传出,慧聪网进一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控制。3月13日,“阿里裁员”、“腾讯裁员”等话题在微博热议。有传言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将在未来几周内进行大规模裁员。腾讯预计裁员10%到30%,阿里裁员30%。当然,不仅仅是阿里和腾讯。据脉脉相关招聘信息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爱奇艺、百度、小米、美团、滴滴、微博等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传出“业务优化”的消息。”,人员结构调整的消息传来。在互联网厂商集体裁员、控制慧聪的同时,去年开始的元宇宙热潮,让VR/AR及行业出现了与互联网行业背道而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由于元界的火爆,许多VR/AR行业老玩家的业务需求激增,急需人才扩充、技术团队建设、垂直衍生品;经济增长点,开始进军VR/AR行业,横向拓展业务,据国内某知名招聘平台数据显示,目前VR/AR相关职位超过2141个,涵盖软硬件开发工程师、算法、市场营销、销售、3D美术设计等职能岗位,涉及游戏、房地产、物联网、汽车、电商、消费电子等几乎所有行业。图片来源:互联网元界热潮下的“抢人”大战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两款设计相似的VR设备,请不要感到意外。可能是一家厂商的工业设计师被另一家挖走了。来源:互联网去年以来,VR/AR新玩家入局,包括字节跳动、腾讯黑鲨、中兴红魔、TCL、网鱼网吧等大厂。随着新玩家的加入和老玩家的扩容,一场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偷人”成为近两年VR/AR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词汇。一位行业HR向VR高层抱怨道:“他们真的很会抢人,他们可能谈过一个,但因为另一个一家开的工资更高,最后直接被家人拒绝了。”据悉,大厂的入局正在改变整个VR/AR行业的招聘现状,一方面,由于大厂精细化分工运营模式,将使专业人才更加“聚焦”,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相对于很多初创VR/AR公司的个位数HR,大厂不仅有多个HR同时派遣,还会委托第三方猎头公司找人,依托于平均工资高于行业职位,股票期权和各种福利补贴强势招人。VR陀螺接受的一项调查显示,跨地域抢夺人才已成为行业基本现象。一线城市的行业厂商因业务扩张和人员紧缺,也纷纷瞄准周边小城市疯狂招揽人才。图片来源:目前网络上VR/AR行业的招聘现象主要表现为:新玩家抢老玩家,老玩家抢年轻玩家。人才整体向一线城市集聚,马太效应明显。不过,一位HR也强调,VR行业还是一个小众行业,老板之间相互认识,核心人才不好找(新的大公司除外)。当然,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抢人大战也是如火如荼。据《纽约时报》早前消息,由于今年积极扩充VR/AR团队,Meta创造了数千个开发AR/VR硬件和软件的新工作岗位。这也导致了内部调动员工的增多。困惑。此外,为了吸纳更高素质的人才,Meta还尝试从苹果和微软挖角人才。为了劝阻跳槽和留住优秀人才,苹果甚至为部分工程师提供了高达18万美元的股票作为奖励。人才短缺,薪酬倒挂当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时,农民工就会占领买方市场。对于VR/AR行业来说,今天就是这样。国际招聘网站Indeed数据显示,2021年VR/AR工程师等元宇宙相关岗位薪资涨幅约10倍。VR陀螺从多方了解到,自去年元宇宙爆发以来,薪资近国内VR/AR行业全部技术岗位增幅20%~30%,核心岗位增幅30%~50%。虽然增速没有达到几十倍,但整体表现还是很强劲的。图片来源:网传很多技术达人在求职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根本不用逛市场,HR和猎头都会亲自上门,开出百万年薪。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只要敢于跳槽,基本都会有一定的加薪幅度。此外,人才短缺、技术培训难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VR/AR行业的薪酬倒挂问题,即大家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去培养一个新人,但更愿意花更高的薪水。代价就是挖一个技术人才。一位行业HR告诉VR陀螺:“说实话,虽然现在这个行业可能会爆发,但它仍然是一个小众行业,如果想培养一个真正懂技术的软件或硬件人才,真的很难,我也怕被挖走,这也导致了行业薪酬倒挂问题严重。”与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果、稳定性低的新人相比,高薪聘请的专业人士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可能是VR/AR公司目前比较看重的人才看好。。算法+U3D,UE开发最大缺口,硬件缺算法,内容缺3D。VR陀螺多方调研了解到,整个行业相对紧缺的人才主要是SLAM算法工程师,U3D和UE开发这两类技术岗位的人才。据悉,SLAM算法是VR/AR设备感知外界并进行定位和交互的核心技术。例如头显需要用到的SLAM算法VR一体机的手6DoF交互不仅开发难度很大,而且由于长期需要数据馈送,成型周期也很长。在VR/AR行业,长期招聘和留住专门从事SLAM算法的技术人才极其困难。一方面,公司对这类技术人才的简历要求高,匹配的人才少;另一方面,吸金能力事实上,大部分求职者更倾向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规模较大的行业。图源:NetworkVRGyro在某招聘网站上整理了数百份SLAM算法职位数据发现,薪资排名前30的主要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和车企,月薪高达120K。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托洛先生在前30名高薪职位中看到了Pico。Pico作为国产VR头部品牌,背后有字节跳动做后盾,在SLAM算法工程师方面也存在人才缺口。其他公司招更合理。Source:Internet此外,U3D是目前行业内的重点难点工作,尤其是对于做VR/AR内容的公司来说。一方面,自去年8月以来,游戏行业因版号问题受到重创。莉莉丝、完美世界、网易游戏等知名游戏公司纷纷传出裁员消息,不少在研项目甚至被直接砍掉。这一系列的市场变化并没有给VR/AR行业带来太多的发展机遇。业内某公司在给VR陀螺的反馈中表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一是如果人不跳槽,市场上的人就少了。二是比如U3D的大部分人职位更喜欢玩游戏,在硬件方面,VR虽然是朝阳产业,但不够稳定,也是很多有经验的求职者的考虑点。一位行业HR也持同样的态度。她告诉VR陀螺:“在游戏行业,其实有很多建模、美术、技术等人才,但如果他们已经在游戏行业做了,他们想转轨就比较困难了。”图文来源:网络VR/AR行业在U3D和UE人才方面确实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但不少HR抛出了宁缺勿用的观点,仍然存在高企业招聘门槛——专业背景、全日制本科学历、一定项目经验。除了SLAM算法和U3D、UE开发相关人才,对于一些有一定产品的公司来说,专业的、有各地销售经验的也很难招到,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VR/AR行业市场份额小而且还没有完全打入中国市场,所以员工人数比较少。整体来看,“难”这个词几乎贯穿了大部分VR/AR公司目前的招聘情况。机遇与挑战并存。元宇宙热潮下,新玩家入场,老玩家扩张,VR/AR行业竞争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据陀螺研究院《2021年全球XR行业融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发生融资并购340起,同比增长54.55%;融资并购金额达556亿元,同比增长127.98%。无论是资本看中了VR/AR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前景,还是盲目追随元宇宙的火爆,当下的VR/AR行业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此外,随着中国经济从追求单纯的高速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许多行业进入调整重塑的新阶段,“粗放式”发展受到制约,合规监管受到制约。进一步加强。对于前沿、高科技的VR/AR行业来说,这些都是时代发展创造的机遇。来源:网络当然,机遇下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从字节收购Pico,挥金如土扩张,到腾讯收购黑鲨,转型VR硬件,互联网巨头的入局,给整个VR/AR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如此,企业搜索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元宇宙共有856家相关企业(含企业名称),它们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VR/AR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的增长机会背景下,各行业对数字化相关人才的需求全线增长,而VR/AR行业高技术人才少,企业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这不仅是资本的碰撞,更是技术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