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举办的X-Talk,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沉向阳博士的科研心得。日前,首场X-Talk于2020腾讯科学周期间在腾讯北京总部举行。今年的X-Talk以“好奇心”为关键词,介绍了“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这两项即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先进技术,并邀请了众多科学家学者参与。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小冰公司董事长沉向阳博士分享了他30年的科研经历。以下为沉向洋博士演讲全文。机器之心做了一个不影响初衷的整齐安排:博士毕业后,我想像导师一样,将来当教授,先是助理教授,然后是副教授,然后是教授。成为一名教授。但其实回过头来看,我这二十、三十年的整个发展历程,更像是一条曲折的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七点经验和教训。大概两年前在Linkedin上写过一篇文章,也做了一个总结。1、你不能面面俱到首先,当你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时,你必须明白你不能面面俱到。您可能有很多想法,但您可能无法做到所有事情。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一直想成为一名教授,但在最后一刻我改变了主意,我的一个朋友说服我加入了他的初创公司。他就是这样说服我的,我在车上和他聊了四个小时,他叫埃里克。他说:哈利,我终于明白你想当教授了。他说:很简单,你先创业,先赚大钱,我把一个沉向洋教授的职位捐给你的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指定你为第一个受赠人,这样你就可以再捐一个沉向洋教授机器人中心到学校。当然,这并没有发生。其实我参与了这样的创业之后,很快就加入了微软。当时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当时想了两件不能同时成立的事情:创业和带孩子。但是宝宝出生后,你没办法摆脱(getridof),所以只能摆脱start-up。这是第一课。2、走深走远第二个教训,其实人一生的事业旅程是很长的。首先,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深耕自己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有一个一件事,一个方向,你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我很幸运能加入微软。博士毕业后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我和当时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很多同事、杰出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工作,包括后面要上台的张正友博士,一起工作在许多方面。工作。我做的一个方向叫MotionEstimation,尤其是做全景图的时候,就是PanoramicImage。拍了几张照片后,我把它们组合成这样。我也很自豪的告诉大家,今天你用手机拍全景的时候,可能也会用到我们的技术。这件事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你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忘记了,如果你在某个方向不够深入,人们就不会记住你。3、会讲故事很重要,做科研也是如此。第三点我想强调的是,即使是工程师和科学家,除了做好自己的专业,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一定要讲好故事,讲故事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我一生中听过许多令人惊叹的演讲。很多很多年前,在SIGGRAPH会议上,我听到了一个主题演讲,这是迪士尼想象力工程副总裁的演讲。为什么讲故事很重要?他说你们在迪士尼看过那么多电影,那么多动画,从不同的历史阶段,从2D动画到3D动画,再到现在的VR。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喜欢迪士尼,是因为迪士尼背后的故事。对于我们的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我们经常要做一些报告。你做报告的时候,里面可能写了很多字。我自己很幸运有机会参加SIGGRAPH,在很小的时候,在读研究生,1995年。这是我的好朋友EricChan的报告,它是我所见过的技术报告中获得最多掌声的报告在我生命中。他当时在苹果,写了一篇文章叫QuickTimeVR,我当时在苹果实习。埃里克在台上,他有一种特殊的风格,整个十分钟的演讲一共赢得了八次掌声,记得在台下看埃里克的演讲时,感觉非常惊艳。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是,一个中国人说一口带台湾口音的英语,能让大家鼓掌八次。所以我只想告诉你,讲故事很重要。例如,做演示文稿时,一张幻灯片不应超过七行字。如果单词太多,您将看不到或理解它们。这些东西非常非常重要。4.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获得第四课。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要有目标,你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你一定要清楚你到底要追求什么。我很荣幸从2004年开始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当时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卓越的研究院,后来也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记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经写过一篇封面报道,名字是《The World’s Hottest Computer Lab》。那篇文章发表时,我正好在美国出差。美国机场等一些地方出售杂志。没想到《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出来了,封面上还有我两位同事的照片。然后我看着卖杂志的女士,我对她说:“我可以把你所有的杂志都给我吗?”女士很高兴,先是拿走了我的钱,然后问我“请问为什么?”然后我说我很自豪地告诉她,我说“看,封面上的那两个人,他们为我工作。”所以一定要有远大的目标,做大事。你得到你所测量的。第五,把握可控的,关注看得见的,顺其自然。第五课其实是我这么多年的工作,尤其是从研究部转到产品部之后。在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创作了一段话,叫做“控制可控的,观察可观察的,其余的不要管”。我本科的时候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如果你有一定的控制理论背景,你会熟悉这个句型。因为我从研究院调出来后,去了微软的产品部,做过搜索引擎和Bing。当然,我们的工作是与谷歌竞争。与谷歌竞争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你和谷歌一起做,下场会很惨。但我很自豪地告诉你,MicrosoftBing,像微软这样的业务线,每年收入100亿美元,所以我们实际上做得很好。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搜索来自Bing。当时大家都在想:一个研究所的人怎么能带一条产品线?所以我当时就在想,作为一个新人到产品部工作,大家都问:你在这里从来没有做过产品,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说我不知道??我能给你们带来什么,但我想我至少可以向你们保证,当我有一天离开这里的时候,大家会记住我这个懂得聚会的副总裁。所以你必须想好你可以去哪里激励大家,团结大家。什么东西你自己能控制,你控制不了,你叫它也没用,你应该去观察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个事情。这是我最喜欢的幻灯片。看过《教父》的人都会知道,MichaelCorleone常说,不管你有多难,Difficult,notImpossible。记住这一点。第六,所谓事业,就是一系列的工程。第六课,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很幸运。那时,我和我的前同事吉姆·格雷在一起。大家可能还记得,1998年图灵奖的获得者,前微软研究院研究员,非常非常了不起。不幸的是,他独自出海失踪了。我对Jim非常钦佩,因为我从研究生院转到产品部门工作,所以我向他请教。我说,“吉姆,你的职业生涯非常了不起,你获得了图灵奖,你从事研究工作,你从事产品工作,似乎你不介意你是否在研究或生产。在产品部门工作。”他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是在台北一家旅馆的顶楼交流。他说:“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不管是在研究所还是在产品部。事业就是一系列的项目,明智地选择你的项目。你选择哪个项目,在你的生命中走到尽头,在fact就是说你做过哪些项目。”其实我的好朋友高文院士也说过,当你的事业走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家都会看你背上写的字,你通过了哪些项目?尤其是我们这50位获奖的青年才俊,当他们事业起步,前程似锦。永远记住,一件一件加起来。7、中不偏,平均不易。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事。我个人认为,尤其是在美国的时候,更应该和美国的同事讲中庸之道。有时候老梅说不上来,我就给他们讲“子曾说过”,然后把我想说的讲给他们听。中庸之道,永远走在路中间。当然,以前的路跟现在的路不一样,现在分左右路。但是中庸之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这并不是说你只是走在路中间。这里更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方向。你必须明白你前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