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资本嘉年华VR沉浸现实,但硬件突破还在等待

时间:2024-05-22 14:05:35 科技赋能

据新华社报道,在电商市场还在“尝试新事物”的同时,资本已经在涌入。

一个需要“参与”的行业,购物、医疗、游戏、教育、旅游资本都在尝试利用VR来增强体验者的沉浸感。

然而,资本能否带动硬件和内容的加速“升级”,让VR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呢?如今的 VR 离真正的“沉浸式”还有多远?如今,VR正站在大发展的前沿,势头强劲。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小不等的VR线下体验店约有数千家,并且正朝着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除了娱乐行业,VR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淘宝将于7月2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淘宝创客节”,阿里巴巴VR购物技术“Buy+”将首次向公众开放。

从目前发布的视频来看,消费者可以戴上头盔随意旋转产品、改变颜色、查看细节。

上海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表示,手术直播受飞机限制,视野比较狭窄。

通过VR直播,观众可以全面了解手术过程。

北京诺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戴若力表示,第一个落地的VR产业并不是纯粹的消费产品。

例如,未来引入虚拟驾驶培训,不会造成大量尾气排放。

VR的前景吸引了资本投资的极大热情。

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价值数亿元的虚拟现实产业天使投资基金。

据机构统计,仅今年前两个月,VR及相关领域吸引的投资总额就超过10亿美元。

一些投资者也直接选择技术壁垒不高的产品。

最便宜的虚拟现实眼镜可以在淘宝上10元买到,而且还包邮。

它实际上只是一个纸板箱。

如果你把手机放进去,那它就不是真正的 VR。

“VR设备对基础设施和网络带宽要求很高,现在有些带宽不够用。

”大鹏VR创始人陈朝阳表示,目前VR硬件产品还处于过渡阶段。

产品如何进行下一次迭代,人们如何在虚拟现实场景下更自然地交互,目前还没有解决。

体验者可以明显感受到时间延迟、重影和模糊,这些都需要技术突破。

从市场角度来看,消费者仍处于“感兴趣”的层面,距离“有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山寨”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一批“好奇的人”,但很难培养忠实用户,甚至可能导致消费者对虚拟现实产品的抵制。

到今年10月,重量级VR头戴式显示设备PlayStation VR将上市。

届时,VR三大巨头——Oculus、HTC Vive、PS VR将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早在今年3月,索尼就发布了PS VR的信息,六个月后正式推出。

相比之下,我国的一些厂家就显得过于急躁了。

一位从事VR行业的人士表示,玩资本的人、玩概念的人、玩欺骗的人、玩假技术的人都在这里。

松鹤资本合伙人汪洋认为,目前投资界对虚拟现实的看法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觉得这个东西太早了,处于早期阶段;一部分人觉得这个东西还太早,处于早期阶段;一部分人觉得这个东西还太早,处于早期阶段。

另一群人则觉得必须尽快部署。

然而,VR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行业标准尚未建立。

内容和硬件需要相互促进。

巨头们正在准备谋划,等待机会。

短时间内,产业链上能赚钱的只有付费VR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