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腾讯旗下产品出现违规,共通报4批次。工信部对腾讯采取了过渡性引导措施。所有新的应用程序或新版本都必须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技术审查。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常上架。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APP弹窗、诱导点击、恶意请求权限现象基本消失。世界各国也在追随中国的脚步。就在上个月,纽约市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雇主审核他们在招聘或提拔员工时使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如果他们未通过审核,他们将无法使用它们。此外,当人工智能在招聘或提拔员工方面发挥作用时,也必须告知求职者。纽约大学副教授JuliaStoyanovich曾在纽约自动决策系统工作组任职,她说她和她的学生最近研究了一种招聘工具,发现它基于申请人的研究生院、口音以及他们是否戴眼镜.得分者。除了纽约州,美国其他州也不甘寂寞。在华盛顿特区,立法者正在起草一项法案,要求公司评估用于医疗保健、住房、就业或教育等领域的自动决策系统,并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报告他们的调查结果。美国为何开始加强对“AI”的监管?答案竟然是到处都是“种族歧视”。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物种的识别率是不一样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189种人脸识别算法对有色人种女性的识别准确率最低,但对浅肤色男性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这涉及“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两个问题。美国对后者尤为敏感。由于人工智能的这一缺点,在美国引发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一名密歇根男子不得不申请破产,因为人工智能识别出了错误的原因;自动租户筛选工具伤害了许多买房或租房的有色人种。在Facebook上,因为人工智能,黑人比白人更容易被误判;给学生和老师打分的自动评分系统更有可能将深色皮肤的人标记为考试作弊……中国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更关注滥用问题。在今年的315晚会上,人脸识别的滥用被曝光。科勒卫浴等商家在多家门店安装了人脸摄像头,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记录人脸信息、性别、年龄和衣着,并对顾客进行分类。业务员可以根据客户的特点进行精准营销。一些旅游景点和小区门禁强制游客或业主使用人脸识别的报道并不少见。为此,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特别是在今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被美国科技创业新闻门户网站Venturebeat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工智能系统监管文件。中国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