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器人能代替人吗?阿迪达斯付出血的教训,含泪关闭智能工厂

时间:2023-03-18 12:39:13 科技观察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句话都不会过时。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建设,也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存状态。今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必须算是最热门的科技项目。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解决了很多以往无法实现的问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很多人都对人工智能的兴起表示担忧,担心自己未来找不到工作,面临失业。那么机器人能代替真人工作吗?至少在短期内,答案是否定的。今年4月,阿迪达斯正式关闭了两家斥巨资打造的“速度工厂”,为其“机器人代替工人”的伟大事业暂时画上了句号。由于欧美地区劳动力成本高,阿迪达斯90%的工厂都位于亚太地区。然而,虽然亚太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高昂的运输成本不利于业务增长。为此,阿迪达斯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打造未来工厂。2016年,阿迪达斯尝试通过工业4.0工厂提高生产效率,依靠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代替真人,并在德国投资开设了第一家智能工厂。2017年,阿迪达斯在美国建立了第二家智能工厂,年产量约为50万双,并设定了到2020年将50%的原有工厂替换为智能工厂的目标。全自动生产线和24-小时不间断生产似乎满足了人们对“未来工厂”的所有期待。阿迪达斯的智能工厂被《经济学人》称为“重新定义制造业”,也被视为德国工业4.0的代表。但现在来看,这家搭载了最新科技的智能工厂并没有给阿迪达斯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拖后腿的瓶子。投产仅4年,就面临停产停产的尴尬局面。发生了什么?首先,智能工厂的局限性。智能工厂的每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同一种鞋款。作为全球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拥有数百种不同的款式,而且每种款式都有多种颜色。然而,智能工厂中的每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同一种鞋子。如果需要改变生产方式,就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非常麻烦。但如果是在普通工厂,只需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同时掌握不同款式鞋子的不同生产方法,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这比机器人灵活多了。二是智能工厂成本过高。首先,在研发成本方面,这两家智能工厂消耗了阿迪达斯35%的研发资金。此外,虽然机器人生产的效率远高于人工,但成本并没有降低。虽然不需要雇佣工人,但是需要雇佣工程师来处理智能工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工程师的薪水无疑要比普通员工高很多。再加上机器损耗等成本,智能工厂的成本远高于普通工厂。因此,阿迪达斯被迫放弃智能工厂,继续使用普通工厂生产产品。不过,阿迪达斯也并非一无所获。阿迪达斯全球运营负责人MartinShankland表示:机器人工厂提升了阿迪达斯在创新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但将这些技术优势应用到亚洲的供应工厂会更加经济。更灵活。至少就目前而言,机器人要代替真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人们担心的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问题,也无需过分担心。人工智能出现的目的是减轻人类的负担,避免复杂的流程,将劳动力安排到更重要的工作上,而不是取代劳动力。大量的人力流入技术等更重要的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