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这支上海团队7年专注让机器人“眼睛”更便宜

时间:2024-05-22 19:43:43 科技赋能

文章| 4月简介: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1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年产值达8亿美元,产业空间巨大。

未来三年,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将增至15.2万台,家庭服务机器人全球销量将达1万台。

来自上海的士兰团队,作为从2016年开始布局AI领域的硬件团队,在次年推出了首款量产的低成本激光雷达RPLIDAR A1,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时隔两年,士兰微推出了更先进的具有工业级精度和使用寿命的第二代产品,以及配套的导航核心系统SLAMWARE,可以批量销售,价格在100元左右。

上周,智喜喜与士兰微创始人兼CEO陈世凯就低成本产品的优势和技术储备、过去七年的创业历程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1. 激光雷达还可以做什么?士兰科技于今年10月正式成立,先后推出RPLIDAR A1、A2系列雷达。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A2更接近工业级激光雷达的指标和性能,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1)A2的采样频率从5Hz提高到10Hz,采样数量增加。

样本数已从每秒 次增加到 次。

机器人可以获得更密集的采样点,响应速度更快,更及时地避开障碍物。

2)在通讯和供电方式方面,A2采用光磁融合技术替代传统导电滑环,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将A2的设计寿命延长至五年。

其中,光磁融合技术已申请相关专利。

3) 扫描精度提高。

普通三角测距激光雷达的精度在3-4米的距离会明显下降。

A2通过引入增强型视觉测距引擎,可以将测量范围扩大到16m以内。

在系统和算法层面,士兰微电子正式推出机器人定位导航核心系统SLAMWARE,是模块化芯片解决方案。

使用SLAMWARE,您可以在地图构建或探索之前就开始自主导航到达目的地,并随着环境变化实时动态调整路径。

在实际的复杂环境中,SLAMWARE的优点是比在开始工作之前提前构建地图的同类系统更快。

“当时开发SLAMWARE时,市场上基本没有参考资料。

比如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不为人所知,或者效果不理想。

”陈世凯说。

整个算法方案完全基于自主研发。

SLAMWARE还推出了扫地机器人产品的定制路径规划引擎,可以智能识别房间,比如按照房间(客厅、卧室)进行清扫,无需人工干预;它还可以通过云端加速和优化清洁效果。

在产品应用方面,士兰微电子于2018年推出了适合商业环境的通用服务机器人平台ZEUS,内置专门针对商业环境优化的SLAMWARE系统。

该平台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可以灵活添加新的外部设备并开发和扩展机器人应用。

2、如何实现低成本?据陈世凯介绍,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激光雷达折合人民币约70万元。

如果国外的激光雷达技术用在服务机器人上,也将在10万元左右。

他的公司推出的激光雷达RPLIDAR售价在两千元以内,批量(几千到万台)售价可以降到几百元。

对于激光雷达技术来说,技术成本主要集中在测距应用上。

国外激光雷达技术的测距范围大多在16米以上。

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扫描整个路面。

但说到室内测距要求,大多集中在5-10米的范围内。

在采样方面,与国外大多数技术采用的传统光学飞行时间(TOF)技术相比,它测量的是光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

该技术适合远距离测量,精度一般,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国产激光雷达系统采用线性检测,检测灵敏度较低。

相应的激光发射重复频率低、能量高、光束数少;它主要基于三角测量结合视觉测量技术进行扫描成像。

1)激光束由激光器产生,散射在被测物体表面。

散射光通过相机进入CCD成像平面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出相应光斑中心的像素坐标。

2)利用三角测量法,根据像素坐标,通过几何关系计算出实际空间坐标。

3、行业用户覆盖哪些群体? A1推出两年内,士兰微电子已经建立了数千家行业用户。

除了比较热门的扫地机器人品类外,还包括巡航车、仓储物流等行业。

此外,SLAMTEC还针对平衡车等短途出行工具做出了相关适配。

“在不修改其硬件的情况下,通过平衡车内部的通信结构和相应的数据结构安装了定位导航系统和激光雷达。

通信接口连接并调试后,平衡车就具备了无人驾驶的功能,可以运行自主地四处走动。

”陈世凯说。

此外,美国、以色列等海外开发商也是士兰微的重要用户。

不过,士兰微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该产品的具体销售数据。

4、是否会涉足更大众化的消费市场?您从事激光雷达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处于底层技术供应商适配产品的角色。

您是否考虑过推出自己的消费级产品? “消费机器人市场的愿景值得期待,但现阶段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消费者需求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并考虑与供应商的竞争关系。

在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之前,我们不会轻易退出产品。

”按照陈世凯的言外之意,士兰在消费领域应该有技术和产品的储备。

在团队层面,士兰的技术总监和研发人员都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创业前曾在Intel、VMware、Altera、Altera等知名公司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工作。

据陈士凯回忆,士兰在软硬件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前身是RoboPeak,是一个纯技术研发团队,原来的五人现在是核心创始团队。

周末我们都有固定的工作,通常会出来讨论产品和技术,大家都会坐一两个小时的地铁聚在一起,贡献自己的周末时间。

”陈世凯表示,随着产品和市场的成熟,包括陈世凯在内的五位创始人纷纷离开各自的岗位,投身于创业项目。

据介绍,该公司年底完成A轮融资,规模达千万美元。

结语 从业余时间工作到2017年第二代产品正式推出,Lan团队7年的成长史为“极客”和“专注”这两个词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解。

从最初推出低成本激光雷达产品到后续完善解决方案和算法服务,士兰微的B.应用更加实用和差异化。

成本门槛的降低无疑将对服务机器人的普及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据陈世凯介绍,他们已经为机器人业务团队制作了“眼镜”和“小脑”。

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这为大量室内机器人研发团队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

但从机器人产品团队开始,底层技术的日益开放和普及,也会导致同质化日益严重。

采用同一套解决方案的制造商也可能在市场竞争和议价能力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硬创先锋挖掘全球最有前景的硬件创业项目。

项目交付:微信添加hawk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