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28岁程序员实现财富自由,提前退休;蚂蚁金服在市场上增加了几位30岁的千万富翁。互联网似乎从来不缺少创造财富的神话。 不过,财富自由从来都是百万分之一。互联网人常常面临:流量焦虑、成长焦虑、用户焦虑、年龄焦虑更为普遍。 35岁是一个分水岭。如果起不来,可能是优化了。 一个25岁的8000块钱的工作都能做。为什么老板要用一个35岁的2万工资? 2016年,某手机大厂宣布解雇一名34岁的程序员;某打车巨头宣布裁员2000人,内部人士透露主要是35岁以上的程序员。 …… 这些消息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论:互联网不需要中年人. 今年的情况更加困难。有一天坐在他身边的老同事突然抱着行李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离开的人。 我们和5位30+的网民聊天。他们都把整个青春奉献给了职场,有的无房无车,有的单身。无论年龄大小,能力如何,都值得被善待。 职场遭遇PUA,我真的很垃圾吗? 黄宇 30岁互联网公司设计师 3年前,我在上海做品牌咨询,有一天接到电话邀请我去北京,现在后悔莫及. 晚上11点,刚从公司出来,打车,50分钟就到家了。幸运的是,公司报销了我。 我处于被卡住的状态。工作了这么多年,似乎比毕业时懂得多了很多,但在设计师这个行业,你很容易被新人取代。每天都有很多新的设计风格出现,比我优秀的同行太多了。 为了提高效率,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会把设计师切成碎片,像我一样,只做视觉设计。将设计师局限在一个领域,以后很难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就像一个歌手只能唱一种风格的音乐一样。 设计师这个行业,越走越弱。因为你的思想和身体在不断地被消耗。 而我也遇到过职场PUA。领导经常和我说话,总说我是垃圾,泥巴撑不住墙。但是既然我这么垃圾,为什么不优化一下呢? 问了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大家都觉得我还不错,但是领导就是对我不满意。我现在也很矛盾,怀疑自己。 一直想换工作,但又不敢随便离开。因为两年前在老家买了房子,现在每个月要还7k多的房贷和一些外债。而且我组建了家庭,所以我不能一点积蓄都没有。 今年和相恋十年的女朋友结婚了。只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双方的女朋友和父母都很着急。除了我,大家都很想结婚,一时冲动就结婚了。但是我对婚姻并没有特别高的期望。我只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需要一个解释。 工作和生活会互相影响。每一天都充满了工作。回到家,刷刷刷完就想趴下睡觉了抖音。我不考虑探索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生活很糟,觉得工作特别没有意义。 以后肯定不会留在北京,但是什么时候离开还是个未知数。 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你为什么要走这么远? 在婚姻和事业的十字路口 孙悦 34岁在大厂行业经营 在一家传统公司工作了10年,31岁的时候,我决定最后一次挑战自己。走出原来的舒适区,换个城市,跳槽到互联网大公司。 在新的环境中,职场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模式完全不同。在传统行业,所有的战略都是老板和智囊团制定的。我更多的是一个执行者,按照大战略拆分,然后专注于我应该如何在这件事情上做到100分或者120分。 现在像创业者一样,需要自己策划项目,把项目告诉别人,让别人相信我能拿到资源。 当我在内部谈论资源时,我总是有一个计划。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对他有什么好处?对我有什么好处?他的KPI可以和我的计划结合吗?所有这些都必须双方都满意才能实施。 而且公司会在最后强制对所有员工进行排名和淘汰,这迫使我不断创新并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压力还是很大的,996也是我的日常。 在我这个年纪,我的投入基本上是比较小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产出来获得一些工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潜力减弱了,你会感到职业危机感。 从传统公司转来,如何在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还没有完全达到自由的境界。现在公司很多创新项目都只是尝试,不行就赶紧改。很难给我时间来验证我的观点。只能在新的业务上不断创新,从0-1继续做下去,却很难沉淀自己。 和996工作,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未来5年我可能还处在透支自己的状态,但到了某个时刻,我绝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浏览短视频,看到有人33岁退休,去农村生活。我也觉得挺好的。 我发现职场对大龄未婚无子女性的顾虑少了。因为大龄女青年更了解自己,想的东西也更多,但不会这么快就结婚。 但我也担心婚姻。目前正在接触一些人,但发现故障级别相当严重。 剩下的男生基本都是素质很低的部分,剩下的女生大部分都是比较优质的。搭配的时候,女生只能往下看,会觉得差距特别大,男生压力会更大。而像我这样的男生可能不太会找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以还是要慢慢来。 有时候一想起自己的年龄,就觉得有根针在提醒自己。我现在正处于一个交叉点。过去,我对我的事业比对我的婚姻更焦虑。后来,我可能会发现我对婚姻的焦虑大于对事业的焦虑。 一直努力的人永远不会失望 王倩 34岁的教育机构成长总监 从大厂出来后,来到了这家公司。每个季度过去了,我什至不知道下个季度如何成长。过去各大厂商的理论和销售模式都非常稳定,但一直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渠道来触达用户。 走上了直播的路带货整个上半年。 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基本上每次跳槽都能很快升职。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加入了一家电信公司,做网络建设和维护。有时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只有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很快我就升任了最年轻的主管,我也心悸。但如果这份工作上去了,我就必须维持那些关系并在酒局中竞争,这不是我喜欢的方式。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就是聪明的头脑和非常严谨的谋略。当时查了一下,咨询公司可以用,就去了国内一家专门为运营商做咨询的公司。第一年是顾问,第二年晋升为高级顾问,年底是项目经理。 之后跳槽到大厂,一年升两级。 的快速提升主要是因为我并没有太在意那么多细节。许多像左辉这样的创始人都分享过他们可以延迟满足感。也许因为我是白羊座,所以我很有竞争力。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一定要以义气的形式被老板看到。就像做PPT一样,大家对比之后,我的PPT是最漂亮的。 当我在大厂,工资从16000涨到20000的时候,走在阳光下突然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物质压力了,突然想为这个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我33岁了。前几天体检,医生挂号说我34岁,我还以为他们搞错了,结果后来算了一下,真的34岁了,吓人。 现在每隔三四个月就要染一次头发。在上次会议上,一位同事站在我的座位旁边,看着我的头顶,把我吓坏了。 目前最担心的一定是如何实现经营目标、Q3业绩、之前设想的100万会员、如何扩大经营规模等等。 但是很多焦虑是看不见的。 我还没结婚,有时间和精力在事业上努力。其实我在补偿很多东西,没有爱情,没有孩子,如果我想拥有这些东西,我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再去寻找。有时这种情绪笼罩着我的生活。 人总是会和别人比较。不管我有多好,我仍然无法摆脱与周围优秀榜样进行比较的魔咒。而如今信息时代如此发达,我们总能看到太多优秀的人。 以及如何防止自己在波动的经济周期中滑倒。 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在一家国企做咨询。我晚上无事可做,所以我每天晚上都约人出去,但我不太喜欢那些东西。 现在晚上回去上班都快12点了。每天回家躺在床上看看电视剧,刷刷哔哩哔哩,玩会儿游戏,周末做顿饭,偶尔托人买点东西。我还是有点书呆子,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生活。 我其实不叫加班加班。这两个字说明你不太认同。反正我的目标就定在那里了,努力去实现就好了。 互联网公司的一切都是数字化的,这意味着你可以将数据带入模型,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战略。这导致互联网公司步伐加快。 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实时反馈,及时调整工作。这就要求承担工作的人要有足够的开放性,能够快速适应新事物。一旦觉得自己不对,就要马上改,不是为了证明自己错了,还是不改。 已经演变成一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社会,很多时间都在家里思考事情或者做一些工作。如果你35岁了还能带领大队征战,那你肯定会掉队。 那些35岁下岗的,我觉得基本都是划水的人。像大厂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利用大厂的资源做事赚小钱,把精力放在有房贷的孩子身上。当经济周期的低谷来临时,老板选择裁人,从效率最高的到最底层的,最后几个人一看就是负面的,被裁掉也没什么好说的。 而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下面几十个人,如果自己的频率很低,整个团队的气势就会被拉低。在互联网高速迭代的环境下,他马上就会落后。 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越来越有价值,互联网也是一样。 很多人在30岁之前就取得了所有的成就,更多的是因为运气,那些影响你失败的变数还没有出现,所以很顺利。这不是因为我有多理智。以前跟老板打交道的经验,换个环境可能就不管用了。 最重要的是你还没有像达利欧说的那样开放。 努力的人在各行各业都不会落伍。 40岁起不来的人,出路在哪里? 罗琪 42岁传统消费行业纸媒总监 从之前的公司辞职后,已经失业一年了。我之前是做媒体的,后来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公关。重写简历的时候总结了自己这几年做的东西,挺像的,挺能干的。 一开始我还挺有信心的,自己投了很多家公司,但是今年没有听到任何回应。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那么好,其实跟年龄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那些年轻人可能没有那些牛逼的case,但是他们可以拿到大公司的offer,这就是现实。 有个1989年的朋友去大厂面试公关。从一开始,面试官就嫌弃他太老了。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一个40+的70后,已经是网络上的老古董了。 而且我这个年纪,要找的不是基本岗位,至少是中层岗位。后来,我降低了自己的资质,甚至是基层,因为我喜欢做网络公关,但还是找不到。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些工作,我也去面试了。但是这个时候,就会觉得有些别扭。 这些都是我的人,有的是业务部门,有的是未来的领导。他们都比我小,所以谈起来很尴尬。年纪轻轻就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太多了。如果下属比你年长很多,我会觉得有点不自在。 我之前在招人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生怕对方年纪大了点。这样的人招了以后怎么相处。所以我也能理解人们不想找年纪大的人。 我这个年纪可能比很多公司创始人都大,已经不合适了。除了自己创业,可能很难想象在你40多岁的时候做这件事。 当时挺郁闷的,甚至转过头去送外卖,萌生了滴滴的念头。 小时候没有这种压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35岁,从基层到管理层,再到职场高层,难度很大,很多人都难以跨越。 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呢?他们也需要一条出路。 我的出路是,40岁了,在互联网上活不下去,就去其他行业。 舍不得离开互联网行业,最后只拿到了这个offer,就过来了。现在的收入和我之前交的个人所得税一样,差距还是很大的。 对于这份工作,虽然我的Title是director,但实际做事的还是management,不是management。不过,我的心态似乎已经调整好了。现在国内外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加上我年纪大了,稳定可能更重要。 此外,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没有结婚生子,所以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压力。上次问一个在上市公司做公关的朋友,能不能来我类似的单位,他说不行。 就算他在原来的公司已经很不开心了,也不能来我这种公司。因为他还有孩子,所以他必须保证自己的薪水达到一定的水平。 一年的失业经历也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朝九晚五的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之前,无论是媒体还是宣传,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兴趣很高。当时我把手机铃声调成公司产品的声音。我在做公关。只有真正喜欢公司的产品,了解它的优缺点,才能向别人推销。 熬夜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那时候,我晚上上班要抽一整包烟。早上起不来,迟到是家常便饭,但公司对此比较宽松。 现在我也戒烟了,这么久熬夜也累了。每天11点困,6点起床,我觉得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才是最有价值的。 如果我当时在互联网行业找到一份工作,我肯定戒不了烟。我还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会全力以赴,做出一些对得起我事业的成就。 在这种绝望的状态下,我刚刚说的一切都不得不推到第二位。 当时我不后悔进入互联网,甚至有些怀念。这个行业非常令人兴奋。我经历过的每家公司都有很多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以后肯定是要回忆起来的,我觉得很有启发性,很值得。 但如果有下辈子,我会选择一个年纪越大越有价值的行业。也就是说,竞争不会因为年龄的原因而变得如此残酷。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把这两个行业的情况,给他讲清楚。 我对望京的印象非常好。我在那里的梦想和经历非常难忘。现在还是时常去望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