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预计世界上68%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城市生活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从教育和就业到艺术和休闲——但它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重要的是,数百万人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安全高效地出行?在交通管理方面,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存在严重的拥堵问题。根据交通分析公司INRIX的2019年全球交通记分卡,在哥伦比亚波哥大,2019年每位司机平均浪费191小时,其次是里约热内卢和墨西哥城,分别为190小时和158小时。交通拥堵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这显然会损害生产力并阻止人们有效地上班或执行某些工作。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环境危害,产生大量污染。这不仅是一种健康危害,而且由于污染,它还危害人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在这种严重拥挤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如今,无数政府、智慧城市项目和私营公司都在利用物联网(IOT)技术来应对交通拥堵。与任何物联网生态系统一样,智能交通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从一个区域捕获交通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并生成洞察力,然后为具体行动提供信息。例如,这可能涉及从嵌入车辆的物联网传感器、连接的道路摄像头、实时交通流量馈送(监控元素,如速度、车辆数量和交通流量),甚至从气象站或驾驶员的移动设备收集数据.此类数据可以深入了解一天中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的交通流模式。下一步是在交通地图上聚合和可视化这些见解,并将它们与更多数据结合起来,例如道路事故和计划或计划外道路工程的信息。如果消费者应用选择与第三方共享数据,他们也可以发挥作用——例如,导航应用Wave在2018年与交通管理初创公司Waycare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总的来说,这将产生实时和长期的可用于更智能的流量管理的见解。在日常工作中,这可能涉及规划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控制通过特定十字路口的车辆流量,以及确保学校等区域的安全。从长远来看,更积极地,它可能涉及对一次性事件的积极规划,例如大型体育赛事、音乐会和道路工程。然而,这两种形式的交通管理都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元素——交通信号灯、路牌和其他可以从中央交通管理系统远程控制的控件。这些信号装置还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的车辆和交通方式——私家车、公共交通、骑自行车的人、行人等等。换句话说,需要将无数不同的组件无缝集成,才能形成真正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已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城市不仅具有生产力和效率,而且是宜居宜业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