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国土网网友爆料,中国电信聘请了6位集团级首席专家。这六位专家代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其中,中国电信研究院毕奇被聘为移动通信首席专家;中国电信卫星通信有限公司陆子平任卫星首席专家;中国电信云计算分公司姜峰,云计算首席专家;中国电信研究院李俊杰光传输首席专家;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唐洪IP首席专家;中国电信广东公司黄云飞,移动通信首席专家。经C114核实,中国电信工作人员表示,集团层面确实聘请了上述6位首席专家,但具体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尚不清楚。也就是说,这是继韦乐平被授予“中国电信科学家”称号后,中国电信的又一重大举措。如此频繁地聘请“科学家”、“专家”,在以往是前所未有的,可见中国电信对研发和技术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通信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运营商普遍更注重市场而非技术。如今,中国电信频频在集团内部聘请高科技人才,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即将到来的5G。与以往不同,5G网络结构复杂,涉及网络重构、SDN、NFV、网络云化等技术。要想取得5G领先地位,必须先跨过这些技术门槛。显然,中国电信用了特殊的“方法”来应对5G的特殊“情况”。这是中国电信首次打破现有部门壁垒,对集团各领域技术人才进行统一管理和聘用。召集七位专家日前,中国电信发文称,“经研究,魏乐平同志被授予‘中国电信科学家’称号”。资料显示,韦乐平今年73岁。曾任中国电信总工程师、北京研究院院长。在通讯行业,大家都知道韦乐平。作为通信行业的常青树,卫乐平始终站在行业的前沿。从宽带网络到移动网络,他无所不知,从人工智能到云计算,他的一番话被记者奉为金科玉律,可以说是通信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他被中国电信授予中国电信科学家称号。魏乐平之后,中国电信又聘请了毕奇、卢子平、姜峰、李俊杰、唐洪、黄云飞六位首席专家。虽然都是通信行业出身,但研究的细分领域不同。比如,中国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毕奇就更加关注5G的覆盖和部署。如何低成本部署5G网络?如何更好地利用5G网络,是他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位专家李俊杰更侧重于光传送网的OTN技术。与4G相比,5G承载网架构的变化不仅会体现在光纤需求的激增,还会对核心网、中传/回传、前传提出建议。更高的要求。李俊杰是解决该领域难题的专家。从此次聘请的首席专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5G领域的决心和雄心。但也要看到,运营商正面临着“人才荒”的困境。5G的部署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通力合作。从运营商网络研发的角度,需要摆脱以往“纯规范、纯规划”的路径依赖。通过自身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快速掌握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否则,5G只是现有设备厂商洗牌的工具,并不能真正成为运营商涅槃重生的利器。打破部门壁垒,呼吁5G早日到来传统网络技术研究只需要研究人员精通某一网络技术领域,如光网络、IP等。涉及的研究工作包括标准跟踪、通过与厂商的沟通和测试了解设备的实现情况、研究和提出网络部署方案、进行现网试点等。但5G不同。这是一个需要多个部门协调的网络。网络能力的自主研发和快速迭代,是以运营商的研发工作深度嵌入生产运营为前提的。同时,5G网络具有永久BETA版本的属性,网络运维需求应尽快反馈到研发工作中。也就是说,开发与网络运行的高度协同,可以实现高频部署,同时提高生产环境的可靠性、稳定性、弹性和安全性。这势必对目前运营商目前“科研院所研发为主,现网部门运营”的相对孤立、长链的机制提出挑战。因此,运营商有必要尽快打破现有的部门壁垒,重组研发和运营模式,向互联网运营商看齐,改变前后端边界,建立研发一体化的团队和机制。和运营,鼓励前端积极寻求网络解决方案。在制定需求的同时,更需要积极鼓励后端网络能力的改造,真正保障和落实网络部署。而中国电信正在建设这样一支队伍。研究所与现有网络部门之间没有障碍。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合作、共同努力。对于中国电信来说,不同技术领域之间不再有界限,可以更好地解决通信成本和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快5G技术研发和网络部署。对于这些专家来说,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领域,可以开阔眼界,有更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拥有这样一支专家团队,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电信自身的问题,还可以为行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可谓一箭三雕。5G时代来临,但重视人才和技术永远不晚。中国电信此举为业界树立了榜样。相信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进来,为我国的信息通信事业做出贡献。相关阅读:运营商为了用户取消不限流量套餐还是变相涨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张大坤:端口号转移用户数变化居高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