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农业发展?

时间:2023-03-17 17:47:57 科技观察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此,国内外都在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提质增效,其中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农业新模式发展迅速。广义的农业主要包括五大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业辅助活动。目前,人工智能与农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精准农业、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三大领域。精准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农业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综合性技术。其特点是综合应用“3S”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田间各作业单元的具体情况,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特性,调整对作物的投入。一方面摸清田间土壤性质和生产力的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生产”。管理”,以最少或最经济的投资调动土壤生产力,达到同等或更高的收益。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3S”、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跨界融合,“精准农业”已成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精准养殖是指实现畜牧业领域饲料精准投喂、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开发利用和互联互通,创新现代畜牧业生产新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例如,国外大型自动化养鸡场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自动化养鸡生产线、自动清粪系统、智能采蛋系统、智能分拣系统;中国农业大学李道良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发了水产养殖监控管理系统。精准养殖系统利用手机、PAD、电脑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和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和水质预警信息,实时调整控制设备及时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实现科学养殖和管理。实现节能、降耗、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就目前来看,精准养殖的应用类型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来提高畜禽成活率,提高产品质量。在精准农业领域,通过卫星遥感、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技术装备的配合,人工智能在种植、施肥、灌溉、除草等环节得到小规模应用、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