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取消“话费有效期”霸王条款应该只是开始

时间:2023-03-17 17:35:48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12月26日报道:近日,工信部相关人员表示,手机话费有效期中国将取消资费,中国移动表示,新网用户将不再推出设置话费到期日的产品。记入手机账户的话费其实是有一个“有效期”的。过了这一点,话费余额要么自动消失,要么就得不断充值……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是商业界的“三大手机运营商”。潜规则”,一些经营者公然写出标准合同,被消费者称为“霸王条款”。霸王条款的实质是各方力量严重失衡。一方绝对强,另一方绝对弱。契约的意志被强者掌控。获得绝对的承包权,或因市场优势获得垄断地位,或因政策保护而获得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潜规则”的实质是行业内主导市场的“卡特尔”式攻守同盟。如果你不采用这种行为模式,你将在行业中不受待见和排斥。无论是霸王条款还是潜规则,最终受到伤害的都是广大消费者。以原计划经济时代的通信部门为基础,我国的通信运营公司平均分拆后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各自守着一块“私有地”。例如,中国移动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而中国电信则拥有所有固话业务。.因此,表面上看,它们划分为几个同行业的竞争企业,迎合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但实质上,各自垄断了一项核心业务,对市场竞争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和推广,原本不太重视移动通信业务的运营商也加入了瓜分市场大蛋糕的行列,比如中国电信的“3G”业务和联通的CDMA手机。这三大运营商都加入了“行动联盟”,其中中国移动“神州行”等产品的话费都有有效期。也就是说,当更多的运营商加入这项业务时,消费者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之前的不平等条款也没有被后来的竞争者破解,这就证明了市场“失灵”。市场经济学理论一再证明,垄断窒息市场,垄断伤害消费者。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其垄断的合法性在于三大电信公司会利用国有企业的“公益性”原则来约束其市场行为。作为企业本身,逐利和利润最大化是其本能。这就产生了自然的冲突。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国有企业监管者和国有企业的其他“利益主体”介入其公司治理。可以说,如今三大运营商已经放弃了多年授信有效期产品的“潜规则”,其“仁慈”的动力来自于监管部门和消费群体的压力。此前,国家发改委表示,对通信企业展开垄断调查,也是一种压力。另一方面,21个城市消费者协会对通信垄断行为的异口同声也造成了压力。在近日的一次座谈会上,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企要回归“公益”,这也为未来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压力打破僵局。“去霸权”令人鼓舞,本集多管齐下的国企自强模式也值得深入研究。事实上,“话费有效期”只是众多被诟病的“霸王条款”之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