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拼多多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1月12日,有网友爆料称,拼多多App远程删除了其手机相册中的图片。不知情的网友在vivo手机系统发送的信息提醒下,终于在手机回收站中找到了被删除的图片。为什么照片被删除了?原因是该网友发现拼多多某活动涉嫌虚假宣传,于是去客服理论,删除的照片就是该网友对活动页面的截图所取证。拼多多客服回应是清缓存导致的。vivo官方客服回应称,如果允许相应的权限,软件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12日晚间,拼多多正式回应。首先承认确实删除了用户的照片,但删除的照片是“缓存”的照片,并非侵入用户手机系统。》在拼多多APP客服聊天页面,点击“+”选择“拍摄”,完成拍照。如果点击立即发送,图片将保存到系统相册;如果在发送前编辑,比如剪裁美化等动作,App会保存一张已经拍好的图片到系统相册,作为“缓存”,编辑完成发送后,App会删除未编辑的图片,保留图片编辑后发送,导致vivo系统认为存在删除图片的操作。截至目前,vivo官方并未对此做出回应。人们更多质疑的是,拼多多是否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以来,个人隐私信息问题一直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对于APP侵权问题,政府也多次介入。2020年,工信部对52万个应用进行技术检查,7次通??报了一批侵犯用户权益的应用,包括腾讯新闻、QQ浏览器、京东、咪咕等多款热门应用爱看。责令整改违规应用1571个,公开通报500个应用,对不整改或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个应用。工信部还召集苏宁、蚂蚁、新浪、阿里、百度等11家互联网企业,向社会公开郑重承诺,将严格落实整治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为什么在如此严格的制度下,侵犯用户隐私权的现象仍屡屡发生?有专家指出,由于我国App行业普遍采用前端免费、后端盈利的模式,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大部分App都会强行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种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盈利模式也从网络广告转变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和精准营销,用户个人信息正在成为企业盈利的核心价值来源。一些应用商店、移动应用分发平台为了持续盈利,会通过技术对抗、更换“马甲”等手段,故意规避工信部的监管。那么真的没有办法保护我们“赤裸裸”的个人隐私吗?此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详细指出网络直播、在线音视频、?、运动健身、浏览器、输入法、安全管理、电子书、实用工具等APP不需要个人信息,可以使用基础功能服务,也可以对地图导航、网约车、通讯等应用程序所需个人信息的范围进行详细规定。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文库曾表示,我国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调动产业优势,建立国家App技术检测体系。平台。截至目前,已实现月均测试8万款车型。同时,下一步,工信部还将研究制定App个人信息保护暂行规定,继续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完善App检测技术平台功能。继续开展App侵犯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坚决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拼多多在昨日声明末尾提到,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改进产品,并联系其他手机厂商共同协商优化体验。防范个人隐私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政策的严格管控,更需要企业和开发商自觉遵守并做好自我监督。只有这样,“伤疤”才能彻底愈合,人民群众才会有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