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为什么现在8GB存储空间不够了?手机厂商集体行动,小米揭晓真相

时间:2023-03-17 10:14:36 科技观察

19GB运存?是不是有点疯狂?事情似乎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就在我们都认为8GB运存是“性能过剩”的时候,手机厂商却在追求更高的性能天花板。自从华为Mate40系列首次在手机中引入内存扩展技术,将8GB优化为10GB。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响应。随着小米和realme也加入战局,内存扩展技术已经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让人发笑的是,厂商之间的竞争真的是无处不在,谁都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华为一开始只集成了2GB内存,后来vivo升级到了3GB。OPPO更疯狂,直接宣布最高支持7GB内存扩展,运行内存甚至可以堆到19GB。小米对新技术的态度比较稳定,只支持3GB运行内存的扩展。手机厂商的集体行动令人不解:为什么现在安卓旗舰机8GB运存不够用?在小米MIX4发布会上,MIUI团队揭开了“真相”。存储使用量平均增加了70%。在介绍MIUI12.5增强版时,小米特别提到了一点:根据小米实验室测试的数据,一款聊天软件在近两年新增了约80个功能。与之前相比,存储使用量增加了近67.9%。曾经有人说过:很多开发者做的不是一个APP,而是一个“操作系统”,所有的功能都往里面塞,导致APP越来越臃肿。事实上,很多应用的功能是高度重叠的。不信,你现在可以试一试:打开手机,你会发现有不少于5个带有“叫车服务”的APP。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从宏观上看,2021年APP平均后台内存较2年前增长70%。按照这个速度,到2023年,或许8GB运存的手机真的会被淘汰。手机厂商的处境其实很尴尬,安卓生态是开放的。在缺乏有效约束力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不能指望APP开发者在利益面前手足无措,也不能指望内存供应商降价甩卖,更不能指望用户体会到成本上涨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内存扩展技术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消费者的“记忆焦虑”,还可以让手机厂商免于为控制成本而苦苦挣扎,同时还能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什么是内存扩展技术?更重要的问题是:内存扩展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凭空产生”的运行内存真的有意义吗?先说结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的技术,没有什么新的卖点,本质上和Windows的“虚拟内存”和M1版Mac上的“交换内存”是一样的。Android手机厂商所采用的内存扩展技术也被称为“内存融合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内存和闪存的融合。在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中,“切掉”一部分作为运行内存,从而达到增加运行内存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有一个天然的缺点,闪存的读写性能远不如运行内存。如果LPDDR5的速度能达到44GB/s,那么闪存的速度一般不会超过2000MB/s,两者相差200多倍。也就是说,通过内存融合技术增加的存储量永远无法与真正的硬件提升相提并论。小米只支持3GB存储的扩展是合理的,因为这个东西最大的意义在于:把不活跃的后台应用扔到性能较低的虚拟内存中,从而减少实际运行内存占用,保证前台应用的流畅性切换。相信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19GB”这个词是偷换概念——理论上Windows的虚拟内存可以调整到物理内存容量的两倍,但是电脑厂商可以说16GB内存就是48GB记忆?个人想法。对于国产安卓手机来说,内存扩展技术的出现确实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推送机制不完善,大部分Android应用都会选择在后台保留一些线程随时推送消息。驻留在后台的APP不需要很强的性能,但占用容量,是硬件资源的浪费。从这个角度来看,“融合内存”减少了无意义的硬件浪费,确实延长了手机的使用寿命。总而言之,8GB运存不算“不够用”,但国内安卓手机厂商却找到了更便宜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存储被APP后台滥用的现状——杀鸡用牛刀?你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