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的优劣,是否优化,规划的各项功能指标是否能够实现,只能在系统运行后客观评价,而且很多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生命周期内才能暴露出来。因此,从运维管理的角度分析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规划设计人员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数据中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优化,避免数据中心交付后出现故障。为了满足业务和运维需求,我们不得不进行优化和修改以满足需求,这不仅增加了投资,也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运营风险。也就是说:用户运维人员的评价是最客观、最权威的。以下是值得数据中心规划者和设计者关注的八个问题:问题一:没有实际需求和可行性就确定高指标在规划设计初期,主观确定数据中心的功能指标,盲目追求规模化不切实际大、高可用性水平、高机柜功率密度、低能耗指标PUE,但在具体规划设计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详细论证,具体规划和实际措施与总体相匹配规划部门,结果是:1、由于实际需求不明确,缺乏可行性的必要条件,重复设计和修改,不仅造成成本浪费,而且大大延长工期;2、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机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原因可能是没有预期的业务需求,或者机房的条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重新优化才能使用;3.规划设想的功能无法实现,如系统可用性达不到规划水平,制冷方案不支持规划的机柜功率密度高,发电机不支持连续运行系统,过度规划导致系统能耗指标PUE居高不下。问题二:行业存在重规划设计,重建设施工的误区。业界,尤其是用户信息监管者,存在轻规划设计,重施工建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先建设建筑结构,后规划数据中心,给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2、机房施工、设备安装完毕后开始改造机房是常有的事;3、先确定设备,再确定方案。或现场不符合安装条件要求,须更换设备后方可投入使用;4、建筑结构难以满足数据中心场地布局要求,造成机房分区规划不合理;空调室外机无法安装或距离太远;电源房与主机房距离过远,会增加传输和管理的难度,增加成本,降低可靠性。问题三:业界普遍存在重设备轻系统的误区根据设备选择或修改设计方案;2、供电系统按照最高可用级别2N冗余设计,但设计的结果是只有UPS系统具备2N功能,但整个供电系统存在单路故障点;3、整个供电系统系统按照最先进的冗余容错系统设计,但空调制冷设备采用单路供电;4、系统配备交流备用能源柴油发电机,但发电机不具备自动启动功能,因为规划师缺乏持续制冷,也是对系统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的理解。问题四:可用性设计缺乏科学依据系统可用性是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指标,但规划设计缺乏科学依据;主要表现在:1、数据中心在规划设计时会计算各系统的可靠性,但目前各设计院、不同设计人员的可靠性计算依据和数据来源尚未统一,导致定义不一,同一数据中心的设计水平和可靠性的不同结果;规划、设计、施工、施工完成后反设计等级的案例,并根据反等级标准推荐给数据中心用户。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设计,往往是因为设计中存在一些关键缺陷,虽然大部分设计都达到了等级要求,但由于关键缺陷的存在而降低了等级;3.只关注设备或链路(子系统)的可用性,不能忽视整个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对可用性的影响。问题5:普遍忽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修复性设计。系统分三点建设,七点维护。任何设备都有故障。可修复性和快速修复成为提高可用性的关键指标,可维护性却被忽略了。易修难修的现象表现在:1、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后期的维修通道和维修空间,如设备离墙太近,电池靠墙放置,电缆布置不合理,电缆管线或配线架堵塞上部弱线槽,造成后期无法维修,维修工具使用困难;2、发生故障时,应急物资和备品备件无法快速运送,故障设备和部件没有维修和运行的余地,延误了故障处理时限,甚至造成重大问题。事故;3、设备维护后期出现故障时,应考虑系统的冗余保障能力;4、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方式,最大程度粉碎维护人员的人工操作。在数据中心维护操作中,依靠维护人员的人工操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问题六: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不能正确对待倾向、偏好、制约、制约等差异,没有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删减调整,导致数据中心功能最终交付不能满足需求操作和维护;2、在倾向、喜好或利益的驱使下,部分设备制造商在规划设计阶段规划和设备选型时,会通过夸大设备性能、混淆概念等方式影响规划设计人员。问题七:协同设计问题提高系统协同设计能力,对高质量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十分重要。1、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分期规划设计、分期项目专业实施、不同专业建设衔接等问题。导致交付的数据中心不满足业务和维护需求,部分问题甚至需要大规模维护。2.不同的设计师只关注自己负责的内容,而没有统筹考虑其他专业是否完美衔接,是否与其他专业设计存在矛盾和冲突;3、规划设计人员对未来业务发展缺乏准确把握,后期产能管理、扩容等考虑不足;4、规划设计人员对周边资源环境和物理环境不熟悉,设计的方案可能出现实施可行性较差或给后续运维工作带来麻烦。到无法克服的困难。问题八:运维人员是否应该参与规划设计工作1、运维管理部门参与前期的规划设计,可以弥补设计人员对系统运维知识的欠缺、提高设计质量,避免或消除设计缺陷;2、参与规划设计的运维管理人员在规划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运维阶段的需求;3.运维人员通过参与前期规划设计,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维护系统的结构、可靠性薄弱环节、遗留问题和潜在风险,有助于提高运维质量,制定运维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