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数据中心“潜入”水下

时间:2023-03-16 16:04:46 科技观察

近日,随着864台服务器在苏格兰海域被打捞上岸,微软“水下数据中心”项目宣布二期试验成功。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可再生能源,有可能为沿海城市提供高速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连接。数据中心通常由数千台服务器组成,散热、耗能大、占地面积大、容易被人为破坏。“水下数据中心”的概念于2014年首次提出,作为向沿海居民提供闪电般快速的云服务和节约能源的潜在方式。2018年春天,项目团队将864台服务器安装在12艘充满氮气且形状像胶囊的密封潜水器(如图)中,并下沉至117英尺的深度。时隔2年,这些密封的潜水器被打捞上来。研究发现,“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极低,864台服务器中只有8台出现问题,相当于岸上服务器故障率的1/8。项目攻关组项目负责人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已经得到证实。”人们发现,应用“水下数据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绿色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海上的风很大。只要建设相关的风力发电设施,就可以为“水下数据中心”部分甚至全部供电,海底凉爽的环境还可以帮助计算机实现高效的热交换,不仅节省了昂贵的冷却能源,还可以让设备和里面的数据更好的“活”起来。此外,将数据中心置于水下可以优化服务、提高速度并降低成本。沿海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流量的使用需求量大。将数据中心部署在靠近沿海城市的水下,可以大大缩短数据传输距离,从而带来快速流畅的上网、视频和游戏体验。节省了租用大面积机房带来的巨额租金。可谓一举多得!今年,他们在海底,他们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参与新冠病毒蛋白的分析。当然,“水下数据中心”并不完美。例如,它几乎是不可移动和开放的,一旦损坏就无法修复;其运行产生的热量会加热周围的海水,势必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咸水环境会损坏服务器设备等。在我国,早在5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就在千岛湖畔建设了千岛湖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是节能环保,90%的时间使用千岛湖深湖水进行冷却。与普通数据中心相比,全年可节电数千万度,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1万多吨标准煤。据阿里巴巴介绍,数据中心除了节能外,一大特色就是节水,设计年均用水效率可达0.197。数据中心还广泛使用光伏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服务器产生的余热也回收用于办公区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