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pberryPi(树莓派)是一款基于ARM的微型电脑主板。派具备了电脑的所有基本功能,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其开发组织RaspberryPiFoundation旨在“提高学校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让计算机变得有趣”,所以热爱IT技术、喜欢折腾的朋友不要错过这款神器。 树莓派早期有A和B两种型号,B型树莓派的配置比A型高一个档次。主要区别在于USB接口、网卡、电源、工作电流和运行内存的数量。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标配的5V2A移动电源也能支持他们的正常工作,而新出品的树莓派3搭载了64位四核1.2GHz处理器,1GBLPDDR2内存,全面兼容已发布的应用。在无线方面,RaspberryPi3还直接板载了令人兴奋的802.11nWi-Fi和蓝牙4.1支持。供电方面,第三代树莓派需要配备2.***USB充电器。笔者体验了树莓派B和B+这两款板子。通过AV或HDMI,图像可以输出到任何显示器。接上鼠标和键盘,一台完整的电脑就诞生了。如果手边没有闲置显示器,树莓派板上预留了一块csi接口的液晶屏。通过开源项目notro/fbtft,可以完整实现framebuffer驱动,让树莓派全面支持tftLCD,你有没有想过曾经爱不释手的MP4,现在忘到哪里去了?我想将windows10x86移植到它上面,但是RaspberryPi和Linux是最匹配的。出厂默认的树莓派没有存储设备。我们需要一张SD卡(B+以后,用小一点的TF卡),然后通过win32diskimager等磁盘管理工具把合适的操作系统烧录到内存卡上,网上官方提供推荐的操作系统是Raspbianbaseddebian.Raspbian自带Python、Java等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当然,NOOBS也是不错的选择。安装配置好系统后,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我们甚至可以说树莓派是万能的,除了日常的编程学习,树莓派的内核在编译的时候自带gpio驱动,可以很方便的使用pythonGPIO、wiringPi、BCM2835C库等第三方库用于编程和学习的政党运营图书馆。 其实我对硬件了解不多,玩的更多是软(黑)科技。当然,如果我用树莓派实现一个收音机,我觉得是可以的。笔者也处于学习Linux的摸索阶段。目前正在学习《Linux就该这么学》这本书中Linux命令的章节。刘先生的书是免费开放的。我也想为他的这种分享精神做广告。本书网址是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0.html。趁着学习Linux的机会,写了这篇技术含量不高的文章,介绍一下树莓派的黑科技。 树莓派简而言之有两大玩法:一是作为控制中心实现各种“智能机器”。在智能设备方面,我们可以用树莓派实现Wifi汽车、自制笔记本、智能Switch、监控摄像头,甚至是智能机器人。二是充分发挥硬件各项功能,提供“软”服务。在软服务方面,树莓派可以用来搭建个人网站、网络存储设备、部署家庭相册、提供WIFI热点、站点监控等。 我的一个树莓派(B+型)目前正在实验室使用。作为实验室的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它主要提供的“软”服务不仅有文件存储,还有实时备份和同步功能。硬盘架用于装载闲置硬盘,通过高速USB3.0接口读写存储设备(性能瓶颈在于网络而非IO,此处不做优化)。使用SMABA协议,我们可以在Linux、Windows甚至OSX中轻松访问NAS,通过schedule调度和rsync进行实时增量备份,配合Shell脚本进行智能判断,实现远程服务器的文件同步。 而我的另一个RaspberryPi甚至更久经考验。它曾经被用作我的git仓库。说实话,内存有点多。通过docker安装部署gogs可以说是最敏捷的git仓库搭建。方式。当然后面我也会给这位老手带上温湿度传感器,通过websocket推送到服务器,然后只需要在手机浏览器或者微信上访问页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温湿度了实验室。一气之下甚至想过用树莓派自带继电器,通过WEB服务器控制电动门开关。当然,为了“安全”,我放弃了这个危险的想法。 RaspberryPi是我学习Linux路上的又一法宝。通过学习和使用,我对Linux的基本掌握和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的学习路线并没有太曲折。经过实践,久而久之,用来打基础的《Raspberry Pi用户指南》、《Linux就该这么学》、《玩转树莓派Raspberry Pi》逐渐从教科书的角色变成了参考书。这篇文章只是出于兴趣,草草写了下来。如果有盲区,希望海涵。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宣传:树莓派真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