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平台化之后,模块化机箱会成为主流吗?

时间:2023-03-16 02:16:33 科技观察

汽车平台到底有多重要?我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看看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型就知道,都是模块化平台的产物。那么什么是模块化机箱呢?它与模块化平台有何不同,为什么它有可能成为主流?什么是模块化机箱?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底盘包括什么。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行驶系统的总和就是底盘。它起着车辆动力操纵的主要作用和承载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底盘,是针对以往传统燃油车的。这样一套底盘只要加上动力系统就可以上路,再加上车身,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车。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主流,汽车的动力总成因为电池和电机的出现变得更小,所以会更容易集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打开过新能源汽车的引擎盖。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新能源车的引擎盖下都没有了燃油车型里面的“猛兽”,变得更小,空间更大。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沿用了燃油车的底盘。毫无疑问,这些空间的搁置被浪费了。当然,如果仅仅是利用这些搁置的空间来研究一个新的平台,那就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如果在这些多余的空间里安装一些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零配件,似乎就需要研究新的底盘平台了。新能源汽车的演进与发展模块化底盘的出现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过去,汽车平台已经包含了底盘部分,所以模块化平台这个词很少出现。换句话说,模块化平台这个词现在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正在迈向下一阶段——高级别自动驾驶。以往我们谈新能源汽车,大多停留在油电转换上。今天,最有兴趣的汽车公司将谈论纯电动平台。未来呢?新能源汽车该往何处去?——模块化机箱可能是一个方向。毫无疑问,实现自动驾驶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高度集成的电驱动平台,其中最关键的是汽车底盘。以特斯拉将在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Y为例。它采用一体化电池组设计,摒弃了传统电池组作为独立车型的做法,而是将所有电池直接集成到车身底部。车身底部整体结构作为承载电池的部分,实现无电池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减轻电池包本身的结构重量,同时提高车身的结构强度。这种变化的意义不亚于从非承重体向承重体的演变。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等国内企业也较早推出了自己的模块化底盘平台。由此可见,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加速演进,电动汽车整体结构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必然是更加紧凑的超级底盘模块。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可以重塑整车研发、销售、运营的商业模式。模块化机箱会成为主流吗?了解了模块化底盘是什么,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的演进,我们再来说说模块化底盘是否会成为主流。答案很明显。因为无论是从发展的必要性还是趋势来看,模块化机箱势必成为主流。因为不同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对底盘布局有了新的要求,而自动驾驶也会对底盘有更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的实现也不仅仅是一家车企的工作。考虑到各个行业的适应性,底盘在当时可能会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甚至有专门做机箱的厂商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车企可能会从汽车制造向IT产业转型,他们会更加注重车内体验和自动驾驶体验的提升。转向制造方向,如传统的汽车三大件等,转移到更专业的相关厂家进行生产。这样的商业模式将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和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让车企更容易对用户体验做出调整。或许现在谈论自动驾驶和未来的汽车发展还为时过早。因为未来太遥远,就像富人在穷人眼里一天吃50个玉米包子一样,对于未来的发展,目前的想象肯定是有限的。但就模块化机箱而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展趋势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个人认为模块化机箱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