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品牌数不胜数。
所有企业都在努力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消费者往往认同并青睐家电产品。
品牌只有三两个,品牌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中国家电市场,深耕空调行业20多年的志高一直在不断奋斗。
然而,在险恶的市场中,志高多年来一直在二三线徘徊,想要跻身一线品牌依然困难重重。
这背后,到底是志高空调发展战略的错,还是市场竞争环境过于残酷?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市场表现最差。
本土品牌掌控着国内空调市场的全局。
格力、海尔、美的等传统大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
志高空调成立于2000年,也是国内老牌专业品牌,但发展至今仍不尽如人意。
不受欢迎,不被年轻消费者认可。
它甚至出现了今年以来某些月份最差的市场表现。
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6月线下空调市场,前三名分别是格力、美的、海尔,零售额份额分别为29.3%、24%、10.3%,合计份额为63.6%。
%。
;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4%、24.7%、11%,合计份额为69.7%,接近70%。
与前三大品牌的高增长相比,志高却成为表现最差的品牌,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分别大幅下滑23.9%和23.5%。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格力、美的、海尔、奥斯卡、TCL分别销售1万台、1万台、1万台、万台,同比增长17.7%、10.3%、40.4%。
%, 38. 6%, 8.2%。
行业前五名共销售1万台,同比增长19.4%,占比82.6%。
老牌空调企业志高并未进入前五,市场份额也没有明显提升,排名垫底。
此外,年志高年报透露,公司期内实现总营收。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
但与美的的年营收相比。
19亿元,增长51.35%;净利。
11亿,增长17.33%,志高的营收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更何况,仅前三季度财报,美的营业收入就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60.38%;格力电器营业收入达1亿元,同比增长33.73%;海尔营业收入已达1亿元,同比增长41.27%。
志高全年的成功使其与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巨头相比显得弱势。
他们都是专注于空调行业的老牌企业,但志高的市场命运却与他们截然不同。
长期滞留在二三线,一直难以突破。
内忧:练习不足,火候不佳。
从志高空调的发展来看,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从营销角度来看,志高在营销方面表现活跃,投入了大量资金。
无论是连续四年签约国际巨星、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成龙作为品牌代言人,还是今年4月19日志高借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
隆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论坛东风拉开志高4.19超级品牌日大促。
志高的品牌营销举措在业内是史无前例的,但收效似乎不大。
京东战报显示,在年中最大的电商大战中,志高排名垫底,落后于扬子、科龙。
同样主打空调产品的家电品牌奥克斯遥遥领先,占据第一名。
事实上,面对频繁的电商促销,消费者不再像过去那样冲动消费,传统的低价促销吸引的粉丝也越来越少。
此外,作为国际巨星,成龙选择他作为品牌代言人似乎也是在“行走IP流量”。
然而,在商界流传的事故中,有一种企业死亡,叫做“成龙代言”。
成龙的大哥被戏称为“史上最惨”。
他代言的小霸王、霸王洗发水、失踪的饺子、日本三菱汽车等企业都遭遇了生存危机。
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志高呢?更无奈的是,在空调领域业内,成龙也曾代言格力空调,今年2月初,央视的一则格力广告广为流传,他的一句话“好空调,格力制造”深入人心。
从今年年初开始,成龙代言的格力空调广告突然淡出人们的视野,后来志高接手格力,力捧成龙担任代言人,但多年来,由于合作根深蒂固。
成龙与格力的关系,消费者始终无法理解成龙与志高的关系 其次,从消费者口碑来看,志高24年来一直专注于空调产品,但目前还没有。
获得了满意的消费者口碑。
近年来,志高推出了智王系列车型、车型、车型的产品矩阵,以及93柜车型、名匠精品系列等产品矩阵;在技??术研发方面,红外人体感应技术、语音控制、全封闭机身、高密度过滤网、5VA防火材料、超高镀金蒸发器等一应俱全。
尽管如此,志高空调产品却频频遭到用户投诉。
2019年7月,有网友发帖称志高空调制冷出现问题。
联系志高后,售后服务人员在解决消费者疑虑时不断找借口,空调制冷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今年8月,有消费者反映,志高“每晚仅耗一度电”的口号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从消费者反馈和销量分析来看,志高“智王”节能制冷空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有媒体业内人士建议:“志高与其盲目追随强势大家电品牌参与电商促销竞争,不如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下功夫,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
只有树立良好的口碑”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知名度,赢得市场和销量。
“最后,从志高的三大发展战略来看,‘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是顺势而为,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但目前,志高空调只是在全球化战略的驱动下与行业先进品牌相比,三驾马车的发展仍然滞后,2020年前进动力不足。
被认为是志高品牌的集中发展时期,正在持续深化“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战略,确实,志高在全球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志高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31日,志高空调在包括欧洲、中东和南亚在内的所有市场均取得了成功,其中欧洲部占85%,综合销售部占0.63%,亚太部占0.63%。
1.63%,亚太部2%。
此外,志高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0%。
除了“互联网化”战略之外,志高的智能化、高端化战略反而表现平平。
一方面强调做高端空调的引领者,掌握智能云核心技术。
旗舰Smart King系列拥有5大核心智能云功能,可通过手机使用。
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对家用空调的远程精确控制。
这已在市场上的许多空调产品中得到实现。
这不是个人特征。
“高端空调领导者”的身份尚未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认知。
另一方面,空调行业目前正处于人机交互的智能2.0阶段,不少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在3.0智能空气生态圈中有所建树。
比如海尔空调就是从“空调”起家的。
走向“空气”的全球创新进程。
早在三年前,海尔智慧空气生态系统就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如今已在空气研究中心上线,开始为全球用户创造好空气的进一步探索。
志高空调对智能功能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滞后。
显然,志高空调自身缺乏培训、制热效果不佳是其20多年来未能坚守一线的根本原因:过去有埋伏,未来有追击。
除了志高空调的发展受到制约之外,整个空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在影响着这个老品牌的前进方向。
首先,恒强等美的、海尔、格力等强势一线品牌不断挤压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
,而且近年来市场份额变化比较稳定,品牌结构非常稳定。
志高空调很难实现重大突破,预计未来很难跻身前三。
来自AVC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空调市场。
零售额1亿元,同比增长15.5%。
整体零售量达到1万辆,同比增长11.5%。
从品牌结构来看,格力在线下市场零售额份额占比38.8%,美的紧随其后。
随后,海尔占比25.3%,海尔占比10.1%,TOP3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
此外,海信占比5.3%,其他品牌约2%。
龙头企业不断挤压二线品牌的市场空间,志高空调的市场占有率惨不忍睹。
其次,新空调品牌不断涌现,对志高造成一定威胁。
中国空调市场波动较大,总有玩家想碰碰运气,想分一杯羹。
小米、美博、韩国电力、凯灵、夏宝等众多攻击者纷纷进入市场。
仅线上空调品牌数量就已超过50个,今年空调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而且,在良好的市场表现的同时,空调行业的中小品牌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新品牌及中小型空调产销量约为1万-1万台。
美博、悦途等不知名品牌的空调产销量也达到了百万级水平。
他们在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着眼于智能家居生态的实现。
未来,品牌竞争将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功能的竞争,这给传统企业志高坚守原有市场地位增添了诸多挑战。
最后,从整个空调市场环境来看,整体市场增长空间不断缩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随着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寒年的火热高温牛市,市场已经提前透支。
未来,空调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存量竞争。
2018年,受原材料上涨、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空调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压缩。
此外,由于市场消费需求过度释放,空调市场增速也开始下滑。
行业在线数据显示,我国家用空调销量冷年同比增长37%,冷年同比增速收窄至14%左右。
上半年空调市场持续上涨,但增速放缓,下半年发展将“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空调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
是典型的“看天气”行业,未来市场增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志高空调深处的市场环境并不理想,想要突围更是困难重重。
这也是志高这么多年“不升不跌”的外在原因。
志高深耕空调领域24年。
始终坚持空调主业,既不盲目扩张,也不盲目多元化发展。
它采取“有所作为、不有所作为”的稳步前进策略。
从短期来看,确实是稳定的,但从未来长远的角度来看,志高的策略有些保守。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勇气去思考、去行动,又怎么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呢?在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志高空调力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