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探索】中国VR产业如何走正确的道路?

时间:2024-05-22 18:52:10 科技赋能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但你手中的棍子是否有足够的硬度和长度,将会影响整个局面的胜负。

不管你想不想,自从暴风科技封了38个涨停板以来,这标志着中国VR行业的崛起。

从资金实力到产品迭代,暴风的每一次风波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风向标的作用。

几个月前就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表明整个行业正在准备过冬,或者是在近期宣布成功融资并发布新产品后王者归来。

这无疑反映了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趋势。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探讨中国VR产业如何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暴风视频的虚拟现实眼镜计划于今年7月启动。

第一代宝峰魔镜于同年9月1日发布,售价99元。

用户可以使用它,通过APP在手机上观看具有3D效果的视频内容。

三个月后,Storm Box 发布了第二代产品。

与第一代产品相比,暴风魔镜2增加了瞳距调节和物距调节功能,并采用树脂镜片和仿皮革眼罩。

同时,为了解决散热问题,还将前盖改为镂空设计,并加大了散热孔。

6月4日,第三代Storm Box亮相。

升级方面,暴风镜3将可视角度从48度提升至98度,并通过算法优化了部分安卓机型的性能。

此外,暴风视频还宣布向第三方虚拟现实头盔厂商开放其“沉浸式技术”SDK。

与此前众多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创业团队相比,暴风视频从产品升级到新品发布始终高调。

不管真假,从表面上看,暴风对于VR行业的定位在外人看来似乎是相当清晰和准确的。

从产品发布上来看,确实像暴风向外界宣称的那样,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定位。

虚拟现实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就产品而言,第一代产品采用直径为50mm的菲涅尔透镜。

优点是轻薄,可以满足投影机级别的成像要求。

或许是由于生产精度问题,Storm Box 1普遍存在反光、起雾、成像不清晰的情况。

事实上,这是抢时间的次品。

对于真正的高科技公司来说,产品的底线是山寨公司甚至可能都看不到的。

第二代产品采用普通树脂镜片,改善了上一代的焦距、散热等问题。

但由于支持的手机型号过多,其兼容性不佳。

“原理基本是抄袭Google CardBoard,但我对产品不太了解,只抄了外观,没有抄内涵。

第三代产品改成了大视角沉浸式镜头,这个方案是与三星和Oculus合作推出的Gear VR原理类似,不计算模具成本的话,材料成本大约在20到30元左右,实际上是宝峰魔镜系列产品的研发。

一直以来都是“三个月出一款产品”的解决方案,每个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来看都不是真正的虚拟现实眼镜,而更多的是支持全景视频的3D眼镜,这一迭代让人眼前一亮。

令业界非常不解的是,按照正常逻辑,产品也应该处于不断迭代升级的状态,然而宝峰魔镜每一代都在重复做一款产品,产品设计和原理都有很大不同。

产品发布后,有从业者表示,组件结构和整体设计与三星Gear VR非常相似。

你相信这是巧合吗?宏茂背后的资本野心是在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的三个月后发生的。

暴风影音宣布眼镜计划,将虚拟现实技术从开发商层面推向资本前沿,时机相当微妙;在同月的E3展上,索尼展示了Project Morpheus原型机,并正式揭开了其虚拟现实项目的面纱。

;当年6月,谷歌刚刚在I/O大会上发布了第一代CardBoard,为消费者带来了廉价版的虚拟现实眼镜解决方案、纸壳制成的CardBoard和第一代暴风。

这两款太阳镜非常相似,只不过后者采用塑料外壳,并且推出时间相隔三个月。

基于资本的追捧,以视频播放器起家的暴风视频看中虚拟现实技术并不奇怪,数据也不奇怪。

证明了它的前景。

据Digi-Capital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虚拟现实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9%。

自2019年3月24日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以来,暴风的市值屡屡触及涨停,这与其主打虚拟现实概念密不可分。

作为“国内A股最早、罕见、真正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暴风视频获得了较高的溢价。

这很正常,但是当市值接近优酷土豆时,这就不太正常了。

VR概念值得优酷的价值。

这个比喻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所有像样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打造平台和生态系统。

暴风视频也不例外,“硬件+内容”的模式对它来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对于暴风魔盒来说,无非就是另一个玩家,解决内容才是关键。

对于股价一路飙升的暴风视频来说,他确实是VR行业的最大受益者。

但对于行业来说,目前还很难说三代Storm Box是一款好产品,而且它不具备发展策略的连续性;而从市场角度来看,其中夹杂了太多资本层面的动机。

如果说暴风此时对VR行业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我想只能说是借用了虚拟现实的噱头。

巨大的股市泡沫破裂,由于泡沫足够大,各行各业的资本纷纷涌向VR。

如果没有真正的创新,无论是硬件形态还是新的行业玩法,故事迟早会被曝光。

从年初的追捧到年底的低迷,国内VR行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之路。

暴风镜的大规模裁员是这个冰与火世界的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从消息来看:暴风镜团队几乎被裁减一半,一周内就完成了裁员。

暴风科技CEO黄小杰在暴风科技官方微信发文证实了这一消息。

他还表示:“这个首都的冬天很冷,对于我们曾经超过人数的团队来说,运营压力很大。

”此消息一出,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各种报道不断用“寒冬死亡”等说辞来形容VR行业目前的困境。

此时,被誉为娱乐VR标杆公司的美度娱乐也收到了拖欠工资的负面消息。

公司此前已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估值过亿元。

一系列连锁反应频频发生。

今年1月正式开业的中景视觉,一家从事AR、VR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公司,10月底也被曝恶意拖欠员工工资和报销。

涉案金额高达数万,忍无可忍的员工们就拿着横幅来到了投资人王祥云的盛京创新中心门口。

据网上报道,一些员工似乎早在8月份就开始抗议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家从资本市场拿到钱的公司已经到了裁员的边缘,说明这已经不再是企业管理层的个别案例,而是VR行业的整体现状令人担忧。

   鸿茂和泰山确实有区别。

VR的冬天也许真的来了!从11月份VR投融资情况来看,资金投入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投融资总额超过4.2亿美元,境外融资案例19起,境内融资案例8起。

从事件来看,BAT也频频积极介入。

在9月底腾讯举办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去年正式宣布进军VR领域。

今天,它提出了VR开放平台,为VR开发者提供早期开发原型等服务。

腾讯的VR布局依然以游戏为主。

主要专注于深耕VR内容服务,聚焦社交娱乐。

11月,阿里巴巴虚拟购物Buy+上线。

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主导地位无需赘述,而VR虚拟购物将成为马云吸引更多购物者的重要工具。

12月,百度推出“百度VR浏览器”。

继上次百度推出视频VR频道后,百度再次布局VR视频领域,主打2D界面片源预览,让用户无需佩戴VR眼镜即可体验VR视频。

不过,百度一直没有太多的视频基因,新产品的成功率也比较低。

能否利用VR进行反击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12月15日,小米VR眼镜开售仅1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这似乎是小米品牌推广的又一胜利,但不可否认的是,袁征的小米VR眼镜为VR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BAT的进入。

从各大巨头的态度来看,他们似乎理性得多。

他们从自己的行业出发,小规模投入,用逐步渗透、渐进发展的方式完成与VR行业的对接。

这种小步紧随的模式可能更适合国内技术还不成熟的企业。

不过,我们也不排除像Facebook一样,在技术成熟后出现大规模干预的可能性。

宏茂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2月21日,暴风魔晶宣布获得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2.3亿元。

本轮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本领投,天神互动、暴风鑫源跟投。

上轮投资方暴风科技、华谊兄弟、天银控股、爱世德、松鹤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与此同时,前一天,暴风在新品发布会上再次推出了两款新品,暴风魔镜S1眼镜盒和一款名为Matrix的设备。

对于几乎耗尽了眼镜盒品牌价值的宝峰来说,显然宝峰魔镜矩阵才是真正的亮点。

3K带来的高清画面加上FOV的宽视场角,低重量也给体验上带来了不错的加分。

现场体验过程中唯一出现的问题是偶尔出现拖尾现象。

从一体机的90HZ刷新率来看,拖尾现象应该与配置有关。

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

暴风10月裁员减半,此次被传亏损资金逆势卷土重来。

它用产品说话的方式令人钦佩。

不知道暴风对VR产业的撬动能力有多大。

至少他就像一条鳗鱼,用他独特的方式搅动着VR行业。

随着BAT三大巨头深入涉足整个VR行业,无论他们是谁,都将是暴风的巨大对手。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就是中国VR产业应该有的样子。

事实上,对于每一个行业从业者来说,寒冬已至,但如何应对寒冬、如何生存才是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