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术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在市场细分日益细化、相关企业和产品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人们希望有一个工具能够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概括它们。
在这一要求下,nuviun 创建了一个可以轻松了解可穿戴技术市场的仪表板。
下面的可穿戴技术市场仪表板数据来自 Crowdflower 开发的可穿戴技术(WT)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来自 Google 和 Amazon 的可用 WT 产品数据,数据时间为 1 月份。
仪表板提供 WT 产品价格、类型、生产国家和设备佩戴地点的概览。
美国在可穿戴技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品牌 Garmin 和 Polar 提供最广泛的产品。
点击图中的Garmin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生产的三种类型的WT产品(手腕、头部和胸部)。
其次是日本,拥有卡西欧、索尼、欧姆龙等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WT品牌。
大多数可穿戴技术将产品佩戴在腰部、胸部和手腕上(没有头部)。
大多数小玩意的售价都低于美元,但今年 1 月,Polar RSCX GPS 心率监测器的售价接近美元。
(我们在下面列出了更便宜的替代品。
)随着 Apple Watch 的推出,许多较小的可穿戴技术品牌可能开始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这个新的竞争对手财力雄厚且咄咄逼人,其设备可以以当今大多数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方式连接到无处不在的 iPhone 和 iPad。
品牌竞争很可能不是价格战,而是UX/UI的竞争。
连接性、设计和准确性最终将在可穿戴技术领域提供竞争优势。
消费者何时能够购买功能齐全的可穿戴技术设备?可穿戴技术制造商正在为特定市场开发产品。
但这样的一体化设备还有可能实现吗? 也就是说,未来消费者是否仍需要携带多台连接身体各个部位的可穿戴设备,还是只佩戴一台全功能设备就足够了?纵观市场,目前各WT厂商仍在苦苦满足消费者对“更简单”、“更透明”产品的需求。
未来:哪些品牌将主导市场?卡西欧 (Casio) 或加明 (Garmin) 等公司创造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可穿戴技术产品。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比如手表,不同的品牌也有不同的版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类可穿戴电子市场中,我们仍然不知道谁会更成功,是这种同质化竞争以品种占领市场,还是苹果的“一机打天下”的策略。
随着Apple Watch的出现,可以预见市场上将会出现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替代品(例如三星、索尼等的产品)。
至于这波新产品将如何影响医疗保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目前的数据库中,医用可穿戴技术只有43项,存在率仍然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