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快速崛起,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和开发者热切投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创业浪潮。
每个人都想复制智能手机在这一领域的成功模式和辉煌。
然而,经过前两年行业的热烈投资,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最受关注的智能手表行业,在去年下半年进入寒冬,大量中小大小企业家倒下了。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下降了32%,而在最新的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1.6%。
然而,寒冷的冬天却意外地吹来一阵暖风。
8月底,小米生态公司华米科技推出了自主品牌智能手表——华米AMAZFIT运动手表。
正式发布后,反响热烈。
数据显示,9月份前几周,华米手表继续蝉联京东、天猫、亚马逊平台周销量冠军。
这与当前低迷的智能手表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华米手表为何能表现如此出人意料?显然这与华米对这款手机的定位有关:运动+长续航。
据悉,在全天候显示下,该手表在运动模式下续航时间长达5天,纯手表模式下续航时间超过11天。
从第一批用户的反馈来看,连接手机正常使用基本可以达到7天的续航;华米手表背后的功臣来自北京君正提供的低功耗CPU处理器,才有如此强劲的续航能力。
。
近日,北京君正副总经理冼永辉接受了笔者的专访,并对当前可穿戴市场的发展做了详细分析。
功耗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最大障碍。
解决它才能赢得市场。
首先,让我们回到2年前。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很多制造可穿戴设备的公司都在宣传和强调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重要性。
。
例如,智能手表会收集用户的运动、睡眠、日程管理等信息,然后通过对大型云数据库的分析,为用户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这个想法确实是正确的,但很多厂商忽视了智能硬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对用户实际需求的理解。
”冼永辉在反思行业内一些厂商这几年的想法和做法时表示。
正如冼永辉所评价的那样,过去一年行业进入了低谷。
重要原因是用户发现所谓的云管理并没有带来太大的便利。
反而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本地化体验较差,尤其是续航普遍不足。
。
例如,很多智能手表需要每天充电一次。
如果忘记充电,它们甚至不具备普通手表报时的功能。
面对这种情况,行业应该聚焦并尽力回归产品本身和用户的本质需求。
冼永辉表示,“目前功耗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最大障碍,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赢得市场。
”此前,这种设备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太大、太重;二是使用时间太短,使用过程中太热。
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共同原因是“功耗”。
由于功耗的原因,这类产品需要配备大电池,而且由于体积较大,所以非常重。
使用中,功耗过高,产生的热量过高。
这种东西夏天挂在身上会很热。
另外,过多的发热也大大缩短了使用时间。
经常在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发现电池没电了。
除了可穿戴设备之外,低功耗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其他物联网产品。
冼永辉举了行车记录仪应用的例子。
虽然行车记录仪不需要独立电池,可以连接到汽车上供电,但行车记录仪往往贴在汽车玻璃上,尤其是在玻璃温度达到60、70度的夏天。
如果行车记录仪本身过热严重,整个电路板的温度可能会更高,结果就是设备因过热而损坏。
如果采用低功耗芯片,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君正的低功耗CPU具有优势。
私下里,冼永辉在SLPE技术采访中反复强调低功耗的重要性。
事实上,北京君正也是国内最早对低功耗进行深入研发的处理器厂商之一。
资料显示,北京君正自成立以来一直持续投入微处理器研发,目前已拥有全球领先的嵌入式CPU技术和低功耗技术。
然而,大家都知道,在这个领域,低功耗和高性能往往是两个对立面。
要么加强或削弱某一方面,要么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寻找平衡点。
不过,这次华米手表的诞生似乎打破了这一格局。
根据华米提供的信息,华米手表不仅在运动模式下续航时间长达5天,而且还支持实时GPS追踪、动态心率曲线等,这些功能本身就消耗相当大的电量。
对于这个秘密,冼永辉表示,这其实是北京君正的核心技术。
几年前有人怀疑我们,但当他们真正将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时,我们显然赢了。
虽然冼永辉没有具体透露君正是如何做到的,但集微网了解到,冼永辉提到的核心技术是君正独创的SLPE技术,即Smart Low Power Engine。
它是基于君正自主研发的低功耗CPU内核,结合成熟的电源管理技术,专为低功耗应用场景设计的智能引擎。
该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超低功耗:当CPU和Android系统处于睡眠状态时,可以支持大部分智能手表使用场景,从而保证整体低功耗运行; 2、动态常量显示:当屏幕处于低功耗功耗模式时,实时接收、处理并动态显示数据; 3、场景优化:根据不同运动场景的用户特点,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SLPE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保证智能手表在低功耗模式下仍支持消息提醒、全程活动追踪、动态心率监测和GPS轨迹记录,真正让Android智能手表实现长续航超过1周。
这一巨大的突破也真正让用户感到有用、好用并继续使用。
华米手表的超长续航也得益于此。
据悉,英见SLPE技术未来将继续应用于智能物流硬件和物联网产品领域。
除了核心技术之外,服务能力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是关键。
如果说“低功耗”是君正的必杀利器,那么服务能力则是厂商竞争的另一个重要砝码。
冼永辉表示,“服务对于中国制造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优势,因为产业和市场都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接触一线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本地化服务。
”事实上,除了与华米合作外,此前智能手表等产品还包括图曼T-ripple、影趣inWatch T、果客时光、星光系列、罗西尼商业智能、Cowatch商业智能(海外版支持亚马逊语音、国内版运行的Ticwear)均采用君正处理器芯片平台。
可以说,目前君正在这一领域已经相当成熟,已经进入快速爆发期。
另一个问题出现了。
由于物联网需求碎片化,君正如何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冼永辉表示,“精正很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们的做法是找到这些产品的共性,整合相应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标准、通用的软硬件技术平台。
比如我们推出了哈雷、牛顿系列。
硬件开发平台集成了处理器、无线连接模块、各类传感器、显示模块,以及配套成熟的系统软件。
”据了解,在连接性方面,君正目前的解决方案支持主流的WiFi、蓝牙、Zigbee,以及常见的通信协议和协议。
接口。
传感器方面,目前常见的都可以支持。
此外,在操作系统方面,君正芯片不仅支持Android、Tizen、Linux,还支持阿里巴巴的YunOS和腾讯的TencentOS。
“我们提供平台化的产品,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这可以大大简化终端厂商的开发成本。
让厂商专注于自己领域的研发。
”冼永辉表示。
对于特殊需求,冼永辉表示,君正也会根据情况与厂商共同开发解决方案,这也体现了君正更强的服务能力。
目前,除了可穿戴领域,君正还发力于可穿戴领域。
智能视频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此前推出的君正T10智能视频芯片已经投入量产,据悉这款芯片依然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在图像处理、识别等智能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对于互联网,冼永辉表示,这是行业的大趋势,物联网已经慢慢渗透到各个领域,但目前还不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厂商应该更加脚踏实地、踏实做事。
根据用户需求来定义产品,而不是追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