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陈文辉,创新先锋!拿下6300万天使,前联想高管2年逆袭小型无人机

时间:2024-05-22 13:37:17 科技赋能

文章| 4月简介:今年小型无人机之所以能快速上市,得益于上游芯片平台的大力推动。

Pegasus J.ME采用MTK解决方案,是首款采用联发科的无人机产品。

就像五年前一样,陈文辉带领的联想A60团队选择了联发科首款智能芯片。

“现在开始创业的联想高管多吗?我觉得不多。

”对面的陈文辉笑着说道。

眼前的中年男子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飞马机器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19年2月,陈文辉与同事杨万里(原联想集团副总裁)、好友朱华(原安翔动力创始人)共同创立飞马机器人。

基于三位创始人的行业背景和声誉,飞马很快获得了上海华勤通讯等投资方的万元支持。

时隔一年多,飞马工业级无人机F、F、消费级无人机J.ME相继推出。

据了解,Pegasus近期刚刚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远超天使轮。

陈文辉在上个月的新品发布会上并未提及此事。

谈到创业,陈文辉很低调。

1、离开联想:“很难再有打工的心态了。

”志东西对陈文辉的采访是在《J.ME》发布后。

今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主旋律是小型化。

多款搭载Qualcomm Flight平台的小型无人机已经上市。

大疆Mavic Pro的入局成为重要节点。

稍后再推出类似的新产品似乎是不明智的。

带着一些疑惑,志东喜来到飞马机器人北京总部,与陈文辉讨论了飞马机器人的小型无人机竞争策略、与MTK合作背后的机遇,以及联想辞职转投无人机的创业逻辑。

讨论和交流。

与乐观的年轻企业家不同,陈文辉对飞马机器人有着更长远的规划。

他不仅专注于当前的业务,还积极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

如果你早期涉足过移动互联网行业,对陈文辉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2000年至2006年,陈文辉担任联想移动终端业务部总经理,负责联想手机和Pad产品线,在销量和利润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功。

飞马机器人成立两年了,接受的采访并不多。

如果不是最近推出了新的消费产品,以前的联想经历就不会浮出水面。

回顾智能手机时代的奋斗,陈文辉至今记忆犹新。

在中国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代,陈文辉和杨万里带领团队设计了产品A60。

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和产品差异化定位,A60在千元智能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创下了当年单机型破万台的销量冠军。

陈文辉表示,MT是联发科首款智能手机芯片,而联想是第一家采用该芯片的手机品牌厂商,而其他厂商仍持观望态度。

“当时这个价位的芯片只能支持双卡双待。

这是我们看重的王牌。

”凭借A60的出色表现,陈文辉开始负责乐Phone、Pad等产品线,拥有更多话语权。

从2000年到2010年,联想手机业务市场份额从不到1%迅速上升到近13%,但陈文辉却在业务最巅峰时选择了离开。

他表示,主要是个人发展瓶颈以及个人与公司价值观差异造成的。

“按照我的心态和工作作风,我不可能选择在大公司工作。

”由此,陈文辉开始了飞马机器人的创业之旅。

初次见面,陈文辉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仁慈的人。

随着创业话题的深入,他不羁、爱冒险的另一面也逐渐显现出来。

2、产品之初 不妥协的“三个必须” 年初,陈文辉与以前的同事杨万里、好友朱华一起创业。

陈文辉之所以选择无人机方向,是选择未来的蓝海市场,而不是商品红海市场。

智能机器人不仅是未来,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之前在手机行业的供应链资源和人脉,而MTK的合作正是基于此。

与此同时,好友朱华、安翔动力加盟,为飞马的技术和行业应用保驾护航。

当然,陈文辉这段时间选择做无人机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原因。

今年年初到年初,无人机风投正处于高峰期。

再加上联想高层的背景加持,飞马很快就获得了1万元的启动资金。

尽管在进入无人机这个新领域时面临着很多不可能,但陈文辉当时仍然充满了信心。

“这是一个技术人天生的自信,我相信可以做到。

”做无人机,不可避免的要和大疆竞争。

“做小”和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是飞马的差异化策略。

今年年中,小型无人机项目刚立项时,杨万里作为总设计师就确定了三大产品目标。

“第一是尺寸必须小,第二是电池寿命不能太短,第三是必须添加机械云台。

现在,这三个目标都已实现,几乎没有妥协。

电池采用四节0芯锂电池串联结构,总mAh使电池续航时间达到23分钟,这对于轴距无人机来说是非常罕见的。

为了达到这个数值,Pegasus在尺寸和重量上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最终J.ME整机的重量约为1g。

另外,Pegasus提供的两轴机械云台。

J.ME也值得一提,机械稳定云台可以保证图像拍摄的稳定性和质量,但由于体积较小的限制,添加机械云台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挑战,这也是很难看到机械云台的原因。

添加到Mavic Pro以外的小型机器中,“定位上必须有一些差异化,否则无法与领先的竞争对手竞争。

尺寸和云台是明显的差异化点。

”陈文辉解释了产品背后的逻辑。

此外,J.M还推出了语音控制方式,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旋转、返航、起飞等语音指令。

陈文辉表示,未来还可能提供摇杆配件,满足精准的操控体验。

作为后来者,飞马J.ME或许在上市时间上错失了先机,但在产品性能和配置上亮点颇多,依然具备差异化竞争的可能。

3、绕过繁华的高通平台,忠于MTK 五年前,陈文辉领导的联想A60团队是第一个使用MTK芯片的手机品牌。

基于以往的合作经验,双方建立了高度的信任感。

五年后,陈文辉和杨万里再次选择了MTK。

据陈文辉回忆,年中左右,Renaissance团队与MTK洽谈无人机合作,并于当年10月前往台湾确认合作项目和目标。

虽然也是基于移动芯片的方案,但Android上的非实时平台并不适合无人机的数据传输,需要对芯片底层软硬件进行二次开发。

合作敲定后,“联发科派出了20多人的团队跟进开发。

视频采样频率、电源管理、传感器等技术规范由我们定义,HAL层等底层代码是联发科返工的。

”陈文辉说道。

几乎同一时间,高通也推出了基于Snapdragon的Flight平台。

高度集成的小芯片解决方案使无人机小型化成为可能。

但对于陈文辉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到紧张。

”如果没有高通的解决方案,Pegasus 可能会成为市场上第一款集成该解决方案的小型无人机。

但事实上,自2017年高通推出Flight平台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多比、Hover Camera等多款小型无人机已经上市。

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上游芯片厂商对行业的推动作用极其明显。

据陈文辉透露,他前期也与高通平台讨论过合作。

但考虑到高通平台的高标准化,各无人机厂商实际上都与其子公司中科创达解决方案提供商对接,在底层和算法上进行工作。

分化程度较小。

对于这一点,陈文辉有些顾忌,“过于依赖平台解决方案,差异化程度小,系统厂商的解决方案过于相似,难以满足需求。

”在陈文辉看来,打造一个好的无人机品牌需要前期“烧钱”,包括团队人员和万元的研发费用。

还有一点是“至少需要三代产品的积累”。

陈文辉非常重视后期的迭代。

4、手握消费和工业两个市场(上图为飞马无人机航测应用覆盖范围)。

飞马机器人团队已派人,分布在深圳和北京,横跨行业应用和消费。

等级产品有两个市场。

基于被收购公司安翔动力此前在航测领域的积累,新推出的F、F航测无人机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营收。

飞马机器人的品牌在这一领域也是不到一个。

多年的名气。

客户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测绘单位等。

飞马工业无人机不需要专业飞行员或遥控器即可操作。

它们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自动航线规划、手抛起飞和自动降落。

操作简单方便。

还配备自主研发的一站式智能软件解决方案“无人机管家”,自动采集并处理无人机航拍影像数据,为航测、遥感领域提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陈文辉认为,飞马能够快速进入行业市场并实现营收,主要原因有两个:1)原安翔动力团队的技术和客户资源积累; 2)行业应用市场对无人机的需求市场确实有广阔的探索空间,特别是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整体解决方案太少,使用门槛较高。

与F类似,能够提供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的工业无人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现在团队在B端和C端市场的人力分布和投入基本相等,两端的技术资源可以共享。

从收入占比来看,目前航测市场显然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陈文辉表示,未来消费C端市场将会加大投入,比如增加新的销售和营销人员。

至于为什么要坚守C端市场,陈文辉表示,一是它比行业应用有更大的延伸和想象空间,二是资本市场对其高度重视。

5、后记 回顾这两年的创业事件,陈文辉表示,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让人难以入睡,包括最新一轮融资以及针对行业和消费推出两款新产品。

与大多数冒险的企业家不同,Pegasus 的风格更加稳健。

在陈文辉的计划中,确保公司在明年内解决生存问题是前提。

飞马在整体策略和产品塑造上也很大胆。

比如消费级无人机早期,行业应用还是比较可靠的基础;为了在迭代和创新中占据主动,他们选择了对自己更强大的。

合作伙伴。

这种“自由流动”的管理策略值得初创公司学习。

未来一段时间,飞马在行业级市场的反馈和稳定拓展可以保证公司的健康成长。

但光是运营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消费级产品如何依靠自身优势抢占市场还有待观察。

毕竟先行者的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上游芯片厂商的大力推动和集成技术的发展,让年初才兴起的小型机市场迅速演变成红海。

快速迭代和创新储备,对于现在的无人机“玩家”来说是更高层次的考验。